前不久,桂林市纪委监委第十一审查调查室与驻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纪检监察组“室组”联动,对照文化旅游项目监督工作清单,紧盯项目立项、核准、实施、验收等关键环节,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共查纠工程项目建设违规违纪问题2个。
“派驻机构具有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天然优势,是随时运转的监督‘探头’。我们持续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探索建立由分(协)管领导直接领导的工作机制,相关联系室协调联系,实现领导和协调‘双强化’,有效破除联动协作壁垒、信息交流障碍、力量整合阻力。”桂林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抓好派驻机构一体化建设、协同化履职、清单化管理,更好地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桂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深化改革重点,主动担负起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职责,采取优化机构设置、优化力量配备、优化制度机制等措施,促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持续加强基层监督人员配备,推动力量向办案一线倾斜。全市17个县(市、区)通过调动、招录等方式,补充具有法律、财会、审计等专业背景的优秀干部100余名,在有效降低空编率的同时,源源不断为基层监督补充“新鲜血液”。与此同时,推动1100余名村(社区)纪检委员担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选聘清廉乡村建设监督员1500余人,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越到基层,“地方小、熟人多、监督难”的情况就越明显。在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的探索实践中,桂林市纪委监委加强“县乡”联动,整合县级纪委监委和乡镇(街道)纪委监督力量,划分57个协作区,建立“1名班子成员+1个监督检查室+N个派驻纪检监察组+N个乡镇纪检监察机构”的“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有效盘活监督资源,提升办案质效。
桂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县乡”联动的基础上,深化“镇村”联动,推行“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监督模式,确保村级监督“探头”切实发挥作用。荔浦市13个乡镇纪委牵头组织144个村(居)务监督委员会、144名廉情监督员,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惠农惠民政策落实等工作开展联合监督检查46次,发现问题38个,转立案34件,处分20人。
针对纪检监察机构人员力量不足、能力参差不齐、办案人情障碍等因素导致审查调查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全州县纪委监委探索建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片区协作机制,把4个纪检监察室、18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和18个乡镇纪委划分为4个办案协作片区,推行“1个纪检监察室+1个纪检监察组+1个以上乡镇纪委”协作模式,实现监督联动、线索联查、案件联办。(桂林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