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人员管理及规范导游讲解词使用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着力解决歪曲历史等现象,讲解词(解说词)涉及神话传说的应经过严谨考证。
实施方案要求,严格导游讲解词审核。依据《吉林省导游讲解词规范(DB22/T3376-2022)》地方标准,加强对全省各地A级以上旅游景区、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类纪念馆(博物馆)导游讲解词的审核与规范管理,着力解决A级旅游景区导游词内容缺失、结构不合理、与属地历史文化特色结合不紧等问题;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类纪念馆(博物馆)讲解词不尊重史实,歪曲、拔高、曲解、戏说、“野史”等恶意捏造、篡改历史,诋毁国家形象的现象。
实施方案还提出,每3至5年开展一次讲解词审核。按照“谁评定谁负责”原则,组织文旅行业管理人员、文旅业内专家学者和资深导游对全省A级以上旅游景区、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类纪念馆(博物馆)讲解词(解说词)进行全覆盖逐一审核。重点审核导游讲解词以下基本条件:
1。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吉林省地域特色文化内涵。
2。结构清晰,包含欢迎词、本地概况、景区景点导游讲解词、欢送词四部分。
3。内容准确、详略得当,涉及史实、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应经过严谨考证。不确定或有争议的内容,应引用出处,不得主观臆造。如系引据他人此前研究成果,应在导游讲解词中给予注明,以利于游客今后的使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4。用词方面应力避同音异义词语造成的歧义;专业用语应当符合GB/T16766的规定;应根据时代发展、讲解客体的变化,及时更新内容;多语种导游讲解词,应经过翻译领域专家审阅。
5。应体现导游语言知识性、生动性、口语化特征。使用单位应制定创编、使用制度,明确导游讲解词使用人员的职责。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3年8月,国家文物局曾就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发布指导意见。其中提及,各地博物馆应探索申请备案、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等机制,将信用良好的社会讲解个人或团体列入“白名单”统一管理;应重点加强社会讲解内容审核把关,通过提前报备、检查巡查、社会监督、网络监测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歪曲史实、戏说历史、扰乱秩序等行为,纳入“黑名单”重点监测和管理。社会讲解个人或团体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敬畏文物、尊重史实,主动加强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和培训,提升讲解服务能力,确保知识传播的客观性、准确性。
讲解中出现的“胡乱讲解”“信口开河”也引发媒体关注。
有评论文章指出,博物馆讲解,“戏说历史”不能“口无遮拦”。对于讲解而言,当然需要形式的创新,可以是讲解方式的灵活,可以是讲解内容的新鲜,可以是讲解话语的创新,也不是不能有“戏说的成分”,而是在“戏说的时候”需要“事先告知”,在讲解正史之后可以告诉大家“还有一个民间的传说”,讲解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是绝对不能“把戏说当正史”,故意混淆历史和传说,甚至添油加醋自己杜撰。
文章称,讲解人员技能水平存在高低,但讲解内容不能偏离史实。讲解词要本着“尊重史实、准确规范、旗帜鲜明”的原则,成文后要经过文物、编研、社教等部门审核,确保讲解词的“准确性、完整性、权威性”。要将旅游公司的讲解员也纳入正规管理,进行培训,让他们的讲解告别“口无遮拦”。历史很严肃,着实不能持有游戏的心态。而且,暑假学生旅游多,尤其不能给青少年游客“戏说历史”。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