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各地未出现洪涝导致的传染病疫情

日期:06-29
疾病卫健委

今天(6月28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各地做好汛期医疗应急和医疗救治保障,指导各地制定和完善医疗卫生应急预案,组织医疗应急队伍开展演练,提升现场处置能力。开展医疗机构防灾、减灾检查,保证医疗人员在岗和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各项医疗服务有序开展。 

截至目前,各省(区、市)医疗应急准备和应对工作有序进行,未发生灾区群众正常诊疗秩序受到影响情况,未出现因灾导致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焦点1

洪涝地区如何预防水源性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应急办主任、研究员孙宗科表示,洪涝灾害之后,洪水可能淹没或者破坏了水源地以及制配水的设施设备,水源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

为预防水源性疾病,灾害初期居民可以选择瓶装水、桶装水和应急供水。如果当地不具备条件,水一定要烧开之后再喝。注意不喝来源不明或者受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受污染的水来刷牙、漱口、洗菜。用来盛水的桶、碗、盆等容器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洁净的水冲干净。

在洪水过后,被淹没的水井一定要彻底清淤,清掏之后,冲洗干净,经过消毒,检测合格后再恢复使用。在正式恢复供水之前,自来水要经过疾控部门的检测。 

居民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水源地附近随意倾倒垃圾和污水,不随地大小便,以免污染水源和周边环境。

焦点2

如何减少灾后疾病传播?

孙宗科表示,灾后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非常必要。对于过水的、淹没的村镇,要在洪水退去之后尽快开展清淤,对庭院进行整修,厕所、垃圾点位要尽快修复,把淤积的垃圾尽快清理。

在返回家里居住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房屋的损毁情况,看看结构是否完整、安全,再看看周围有没有一些危险的动物,确定房屋安全后再进入。进入之后,首先打开门窗,彻底通风,然后再尽快清除房屋里面的积水、淤泥。在清淤过程中做好防护,穿戴好防水的胶鞋、手套,尽量避免身体直接跟洪水进行接触。

在清理庭院外环境的过程中,要以清洁为主,一般不需要消毒;在清理房间内部的时候,也是要先清洁,如果需要消毒,一定是先清洁后消毒,这样消毒剂才能最大效果地发生作用。

洪涝灾害之后,由于房间里的湿度比较大,房间里面产生霉菌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在清理霉菌的时候要把门窗打开彻底通风,把空气的湿度降下来,让霉菌孢子也能够通过通风排出去。在清理霉菌的过程中,建议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做好个人防护。

焦点3

出现人员被埋压如何急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张茂表示,对于泥石流或者建筑物倒塌导致人员受埋压,首先要评估现场的安全性,通过观察建筑物的类型、主要受破坏的部位和程度,研判再次发生坍塌或者泥石流的风险,保证施救人员自身的安全。 

其次要判断掩埋伤者从埋压处救出来的可能性。如果不容易救出,应保证伤员露出口鼻,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并尽最大可能保护身体免受再次伤害,不宜强行拉扯伤员,需要等待专业救援。对压迫时间比较长的伤员,建议由专业医务人员到场协助处理,避免突然减除压迫后发生猝死的风险。 

如果伤员能够救出,应当将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平躺,保证头后仰,清除口鼻处明显的泥土及痰、血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判断伤员是否心脏骤停,如果是的话,就需要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对于明显的出血,可以采用干净的衣物、毛巾或者纱布进行包扎止血,大的出血可以直接用手压迫。伤口用干净布类等保护好。 

对于肢体畸形怀疑骨折的患者,采用木板、树枝等固定。怀疑有骨折的伤员或者没有办法判断的伤员,尤其是脊柱有疼痛、四肢或下肢瘫痪的伤员,搬运时一定要注意整个身体的平移平放,不要扭转、旋转、弯曲躯体。

焦点4

哪些疾病灾后易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介绍,洪涝灾害之后,皮肤长期浸泡在水里面,再加上周围高温高湿的环境,以及饮食、情绪等多种因素,就非常容易出现皮肤问题。

细菌感染往往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在保持皮肤干爽的基础上,可以用一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真菌感染往往会在皮肤上出现一圈一圈不断扩大的红斑丘疹,或者在脚趾缝出现小水泡,这时可以用一些抗真菌的药膏,比如咪康唑、特比萘芬软膏等。 

第二大类是过敏类的皮肤病,比如湿疹、皮炎、荨麻疹等。如果既往有过敏史或者在家族当中有过敏的患者,要更加小心。此类人群注意清淡饮食。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第三大类是蚊虫叮咬,症状包括风团、丘疱疹、水疱等。要注意防蚊虫,被叮咬后可以涂一点炉甘石洗剂。

焦点5

洪灾中伤口被水浸泡如何处理?

张茂提醒,对于被水浸泡过的伤口的处理,首先止血很重要,可以用干净的布料压迫伤口,并尽快到医院处理。第二,要判断水的污染程度和浸泡的时间。如果水比较脏,它的病原菌含量就会比较多,加上浸泡时间比较长,后续发生伤口感染的风险就很高,所以需要尽快脱离污水,并用洁净的水,比如瓶装的饮用水或者自来水冲洗伤口后尽快就医。第三,要保护好伤口。如果伤口较大,要使用干净的纱布等布料临时包裹伤口,保证伤口干燥,避免再次受到污染和伤害,然后尽快就医处理。 

到医院以后的处理,要充分冲洗和消毒伤口,确切地止血和去除污染物,如果伤口污染较重或者浸泡的时间比较长,不宜直接缝合,需要换药几天至伤口干净以后才能缝合,同时需要口服或者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如果伤口污染严重或者比较深,除了进行彻底地清创外,还要考虑破伤风的规范预防,可以请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判断处置。

新京报记者戴轩

责任编辑:刘德宾

准万亿之城冲刺,“复制”常州? 台陆委会提升赴大陆及港澳地区旅游警示,国台办回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