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的照射下,长江水面泛起粼粼波光,江中孕育着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近日又多次出现在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二航局武汉双柳长江大桥项目施工水域,这得益于项目团队长久以来的悉心呵护。
双柳长江大桥长1430米、宽50.5米,是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整体采用“一跨过江”的施工方案。项目靠近涨渡湖湿地,始终以保护长江母亲河和绿色施工作为重点工作,旨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2022年9月,双柳长江大桥北岸主墩进入桩基施工阶段,根据超长大直径群桩基础的特点,项目团队使用回旋钻机配合高性能泥浆进行桩孔开挖。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含有大量的膨润土、纯碱等化学物质,如果不及时处理,堆积起的泥浆被雨水稀释,其中的化学成分将随着水流流进长江,造成严重的水源污染。
早期,项目采用沉淀池储蓄、封闭罐车外运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随着工程的进展,平均每日产生的泥浆量近1000立方米,罐车外运至弃渣场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场需求。项目团队秉持着工程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原则,在源头解决问题,从优化施工工艺入手,在保证生态环保的同时推进施工进度。
在多方讨论中,大家将目光落在了压滤机上——这种经常在城市施工中用来进行污水处理的设备,具备体积小、安装与使用方便等优点,能解“燃眉之急”。在压滤机的帮助下,沉淀池内的泥浆直接由泵管抽出,经过一系列挤压、过滤,变为可直接排放的清水和更易运输的“干饼”,大大减小了泥浆处理的压力。在4个月的大桥锚碇地连墙施工中,压滤机也派上大用场,共处理了近3万立方米泥浆。项目团队将滤出的清水用于洒水车除尘,把产出的废渣运送到弃渣场集中处理,始终做到循环利用、绿色排放。
除了防止水污染,该项目还综合考虑噪音、扬尘等污染,全面做好环保工作,让江豚等自然生物更多地回归到生活中。
2023年深秋,随着钢筋部品正式投入使用,大桥主塔以平均每天近1米的速度“长高”,而施工现场却没有嘈杂、轰鸣的声音。在二航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一体化智能筑塔机的帮助下,现场施工人员减少,更多的工序都是在全包围式的筑塔机内部完成,施工现场“静悄悄”。随着湖北省首条钢筋网片柔性生产线的使用,钢筋加工、焊接等易产生噪音的作业也都转移到后场车间内。项目团队还采用全封闭式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并规定车辆进入现场禁止鸣笛,在施工现场加设围挡,让围挡与周围的树木共同形成隔音屏障……项目团队用一系列的环保举措守护着江豚赖以栖息的家园。
如今,大桥的建设仍在火热进行,在与自然“携手并进”的日子里,中交建设者期望在未来收获更多的环保经验做法。
【责任编辑:张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