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云南省昆明市纪委监委不断丰富内容、拓宽渠道、创新形式,结合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特点,坚持分类施教、精准滴灌,将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着力提升警示教育实效,督促党员干部引以为戒、醒悟知止。
刀刃向内,自我加压先学一步
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昆明市纪委监委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将强化警示教育作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昆明市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到云南省五华监狱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教育纪检监察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观看《永葆铁军本色》警示教育片,为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发放《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强化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深刻警醒、引以为戒,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五华区纪委监委持续深化纪法教育,组织年轻纪检监察干部走进五华区人民法院现场“沉浸式”旁听年轻党员干部唐某职务犯罪案庭审,以身边案例作为“最好的教科书”。嵩明县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到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昆明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
分层分类,靶向施策对症下药
昆明市纪委监委坚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加强纪律教育,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分门别类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强化政治性、精准性和常态化,增强教育实效,推动党员干部在反思警醒中明是非、辨真伪。
紧盯“关键少数”强化纪律教育。将强化纪律教育作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重要一环,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贪·塌——莫让你的人生因贪而塌》,市委主要负责人结合典型案例,对市县两级领导班子、市直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廉洁从政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市纪委监委组织1400余名市管领导干部分批走进云南省五华监狱、云南省安宁监狱、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通过“实地参观+现身说法”的形式,教育引导“关键少数”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
紧盯年轻干部强化廉洁教育。昆明市纪委监委组织新提拔、任职市管领导干部开展任前集体廉政谈话,签订《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结合新任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能和工作性质,贴合实际制定谈话内容,指出廉政风险点,把责任讲清、纪律规矩讲清、履职要求讲清,教育警醒领导干部系好“风纪扣”,走好“廉洁路”。针对年轻干部特点,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市管年轻干部中开展“六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即通过召开一场市管年轻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集中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开展一次集中谈心谈话,赠送一本《给年轻干部提个醒》廉政教育书籍,开展一次廉洁从政大讨论活动,推送一批廉洁从政、担当作为倡议书,引导年轻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帮助年轻干部保持对权力的敬畏、对纪法的敬畏。
紧盯行业系统强化警示教育。针对不同系统领域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问题,昆明市纪委监委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上发力,先后组织开展国企、政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务等系统领域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领域违纪违法案例进行通报剖析,选取住建、国企、医疗卫生等领域典型案例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持续放大警示教育震慑、警醒、启示、教育叠加效应。同时,结合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开展专题纪法教育,分批分期安排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及市直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家属到昆明市警示教育基地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正反结合,系统施治筑牢根基
昆明市纪委监委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浸润人心、警示教育触及灵魂的警醒教育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发挥家庭“助廉”作用。家风败坏往往是党员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道路的重要原因。昆明市纪委监委坚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与推进家风建设“双管齐下”,组织开展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家庭助廉座谈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家声》,通报近年来查处的“夫妻档”“父子档”“全家腐”等相关典型案例,向领导干部家属赠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相关学习材料,引导领导干部家属念好“廉字经”、把好“亲情关”、守好“幸福门”。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昆明市委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从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培养廉洁自律道德操守、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弘扬崇廉拒腐社会风尚5个方面提出31条具体措施,明确责任部门,推进全市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推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廉洁文化阵地。
创新廉洁文化传播载体。昆明市纪委监委多渠道、多角度、多元化厚植廉洁文化土壤,推出廉洁文化电视专栏《清风印“纪”》《春城热线清廉昆明》全媒体直播访谈节目,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昆明廉洁元素、红色资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廉洁文化,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增进对地方历史和廉洁文化底蕴的了解。(本报记者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