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丨大科学家也是“科普家”

日期:06-07
院士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与浙江宁波鄞州邱隘实验小学学生面对面交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与浙江宁波鄞州邱隘实验小学学生面对面交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8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在某线上平台开课做地质科普,风趣生动的语言和多次探测火山岩浆温度的经历,让他受到了一众年轻网友的喜爱,粉丝数量仅一周就超过百万;中国工程院院士,流态化、反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金涌目前在某平台已发布114条科普短视频,粉丝数达两百多万……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启线上“云科普”之路,为众多“线上旁听生”们讲解科学奥秘,激发人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互联网各类科普作品不少,但鱼龙混杂,有些内容不科学、讲解不权威的科普视频甚至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现在,知识渊博的院士们亲自开讲、传道解惑,人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他们胸怀祖国、追求真理的个人风采,也能够了解到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玄武岩如何“点石成金”》视频展示了如何把玄武岩变成耐高温耐低温的细长金色丝线,即嫦娥六号所搭载的那面五星红旗所用的高科技——玄武岩熔融拉丝技术。《能被人体吸收的生物“塑料”是如何研制出来的》视频,用短短一分钟的时间清晰介绍了如何利用某种细菌制作出能够被身体吸收的人造骨头、气管、血管……专家学者们利用自己丰富渊博的知识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与精彩。

科普宣传是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营造全民科学氛围、教育引导大众热爱并崇尚科学的重要措施。短视频科普之所以受到认可,在于其准确找到了符合大众浏览习惯和当下审美的路径。视频简单明了,语言幽默风趣,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收获了众多粉丝。无论是院士讲课、VR虚拟漫游等线上展示,还是科技馆活动、科普讲座等线下互动,科学知识走向群众的过程多种多样,但无论怎么变化,关照人们真实需求,挖掘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真正让科普落地生根。

大科学家也可以是“科普家”,信息平台也可以是“线上大学”。刘嘉麒、金涌、汪景琇等院士们带来的“平易近人”的知识课堂,更重要的价值或许还在于,将理性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带给更多人,激发起人们对科学的向往,引导更多人走上科学之路、共托科技梦想。

六盘水:召开市属国企纪委书记任职集中廉政谈话会 陈吉宁、信长星、易炼红、韩俊等八位省级党政“一把手”齐聚,有重要变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