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我国百日咳病例显著上升,引发业内高度关注。4月12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华山感染”公众号发表的科普文章中分析了百日咳“重现”的原因。
张文宏表示,百日咳是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之所以最近多见,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的保护率有所下降;二是各大医院加快了对百日咳鲍特菌的检出。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主要经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以小于5岁儿童为主,曾是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传染性极强,家庭传播的续发率可高达90%,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上个月在“2024疫苗与免疫大会”上表示,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从2014年起呈明显上升趋势。他还称,接种疫苗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但无论是疫苗接种还是自然感染,均不能获得终身保护。
对此,张文宏表示:“没打过疫苗,得百日咳会比较严重。打过疫苗不代表不会感染,但症状持续时间会缩短,即使感染了,咳嗽1-2周也就好了。”
近期的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百日咳发病率增加。张文宏解释称,孩子打了疫苗在幼年期可以维持一定的免疫力,幼年期过后,青少年对百日咳鲍特菌的免疫力会逐渐下降,这时如果出现咳嗽时间较长,要注意是否是百日咳引起的。
“尽管百日咳鲍特菌的传播性很强,容易传给周围的人,但感染百日咳之后有个特点,就是发热的情况不像流感或支原体肺炎那么明显,如果不进行专门的检测很难查到。”张文宏表示,“这次大家看到百日咳多,主要原因是疫情后各大医院加快了对百日咳鲍特菌的检出。”
针对长时间咳嗽的青少年或成年人感染百日咳情况,张文宏表示:“我们希望在儿童期过了之后加强百日咳鲍特菌的疫苗接种,但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全球进行更多的研究。”
他进一步称,有部分国家目前已经有一些推荐疫苗,我国还没有对百日咳增强接种的策略,但可以加强对它的早期发现、精准治疗,通过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对症治疗,百日咳的治疗并不是很难。
我国的百日咳疫苗接种策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目前我国儿童接种的主要是百白破疫苗,它是一种组合疫苗,可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三种疾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教授认为,百日咳作为一种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在疾病的预防控制过程中,疫苗的作用要远大于药物,因此优化疫苗接种策略和研发新的更为安全有效的疫苗或许是当前的优先任务。
王新宇表示,典型的百日咳患者以长时间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且时间可长达2-3个月,通过无症状感染者在家庭内发生的传播病例也并不少见。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