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评论方法论·专家谈①丨化繁为简,一项必要的修炼

日期:04-09

[编者按]在“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举办期间,为增强网络评论的学习交流氛围,我们邀请评论界的专家学者、媒体理论评论栏目负责人,及网络评论作者撰文,分享更多网络评论写作的方法、经验。现特别推出“网络评论方法论·专家谈”专题,将陆续发布媒体理论评论栏目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关于网络评论写作的观察与思考,以供广大网络评论作者参考。

老子的《道德经》中明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这句简单的哲理,不仅包含宇宙演化的奥妙,更点破人生选择的智慧。

简与繁,既是一对矛盾体,也是解读问题的不同侧面。在网络评论写作中,有人喜欢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有人喜欢短小精悍、轻舟前行。或许是写作者个人风格不同,但对一个海量资讯、信息爆炸的时代而言,“至繁”容易,“至简”却很难。在我看来,大道至简,化繁为简,也是网络评论写作一项必要的修炼。

何以“至简”?现就此分享一些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对主题的聚焦

“至简”的第一步,就是聚焦主题,剔除无关打扰。

在编辑外来稿件时,我们发现,很多文章往往写着写着就发散了,写着写着主题就“偏”了,写着写着就变成“山路十八弯”了……不着边际的各种发散、延伸、扩散,各种注水、加塞、炫技,硬是让一篇原本可以几百字了结的文章绕山绕水几千字,读来吃力不说,想必创作的过程也并不轻盈。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232篇。这些文章基本上都不超过1000字,最短的只有200多字。“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这些短论不仅论点、论据、论证等评论要素齐全,还有着思考锐度、观点深度和价值密度,令人读来畅快之余,收获还不小。

文章短而精当、简而有力,关键就在聚焦主题。这就是不拐弯抹角,不穿靴戴帽,不绕山绕水,而是以论点为圆心,论据的选取、道理的穿插、论证的过程,都尽可能地围绕论点来展开。好的文章之所以好看、好读,正在于从头到尾环环相扣、步步推进,聚焦而不跑焦。毕竟,多余和拖沓,只会削弱文章的整体感、语言的流畅度、观点的针对性,让读者迷路,甚至“出戏”。

提升概括的能力

网络评论写作,本身就是一个辨事明理的过程,这就少不了归纳和概括。概括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既反映写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知识水平,也体现其语言驾驭能力。

概括之要,在于吃透。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概括之前,必须下功夫了解所评述事件或对象的背景和发展,尽可能将事物变化的状况了然于胸。

概括之重,重在穿透。这需要写作者善于透过纷繁芜杂的现象或材料,从快与慢、曲与直、大与小、强与弱、安与危等一系列对立范畴中,看到联系,理出脉络,总结规律,从而引导读者得出理性判断。

概括之难,难在提升。这是最反映写作者思维水平的环节,也是一项周期较长的训练。我们要通过加强逻辑推理、演绎思维的训练,不止关注事件给予个人的表面情绪和感受,还要懂得通过引申、关联,将文章的内涵进行拓展、升维。如此,才能让文章跳脱“就事论事”“就理论理”的维度,从而具备更大的思想格局。

摒弃“正确的废话”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类文章,题目不错、语言流畅、观点也认同,但看后总觉得“看君一席话,如看一席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在笔者看来,问题就出在这类文章讲的都是空泛的大道理,由“正确的废话”堆砌而成。

日常来稿里,这类专讲大道理的网络评论文章其实非常多。这类文章的共性就是,讲的都是普通人明白的、基于一定常识的道理,其论述的过程、论据的选取等等,可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表达、烂熟于心的事例、名言或是金句。此外,阐发议论的过程,很多是故事叠故事、道理加道理,似乎写作者主观上就觉得,只要案例堆得足够多,道理重复无数遍,文章的说服力就足够强……

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事实上,网络评论文章的说服力不是取决于是否堆砌足够多的事例、道理、数据,而是在于写作者逻辑是否严谨、思维是否清晰、文字是否干净、文章价值是否能引发共鸣,以及论点与论据是否达成了“双向奔赴”。

据事议理、论辩明理,讲究一个少而精、简而当。摒弃“正确的废话”,才能让观点的纯度、价值的密度、信息的精度充分凸显,才能让网络评论文章的内涵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脱水,交稿前的必然之举

所谓“脱水”,通常指的是去除文章中的冗余信息、保留核心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观点表达的精准度至关重要。

脱水有一些原则。首先是做“减法”。比如,穿衣戴帽的“花架”、装点门面的“摆设”,要尽量“脱去”;你知我知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和“规律”,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脱去”;那些绕山绕水、绕得脑筋打结的短语和词组,要毫不留情“脱去”……那些与凸显观点无关的信息,都可以将其适度优化。只有多做“减法”,才能让读者将注意力更多聚焦在阐述的主题上、表达的观点上。

其次是“合并同类项”。比如,相同或相近角度的观点,保留其中之一便可;同质的案例或事例,选最适配论点的那个;相同或相似的名言、金句,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稀”为贵。试问,若是通篇“金句”连连,名言频现,那“金句”又何以显出“金贵”呢?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删出来的。给“道理”减减肥,给“价值”瘦瘦身,挤干水分,留下干货,懂得从受众本位出发,输出高质量观点内容,相信这样的文章才能带来更多的阅读快感,也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口碑的检验。

刘薇薇(云南日报评论员、云南日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刘光博

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河南一中学围墙承重柱倒塌致6岁女孩死亡,当地多部门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