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前,河北燕郊发生爆燃事故,造成7人死亡,27人受伤,一时震惊全国。事故发生后,国内火速开展大范围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近日,河南省、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甘肃省等多地集中召开会议,提出在全省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专项治理,全面开展燃气管网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带病运行”等老旧城镇燃气管道再实施更新改造,提升燃气安全防控能力和设施现代化管理水平。
以“西气东输”全线贯通为开端,中国城市燃气市场已发展20年,现今,2800多个城市县区普及了天然气输配系统。这些埋在马路下、小区里的燃气管道公里总长度约120万公里,其中,很多旧有管网和设备设施存在老化、破损等安全隐患,亟待淘汰更新。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家城市燃气企业以及行业人士了解到,目前,老旧管道更新改造责任划分不明晰、企业承担较高改造费用导致积极性偏低、旧管网改造费用无法完全通过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顺出等问题,仍是制约改造更新的诸多卡点。业内人士建议,通过“一城一企”资源化整合行动清出安全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扩大整合后企业的规模、保证燃气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同时,提高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燃气管网正“带病运行”
3月13日7时54分,正是上班早高峰时段,河北省廊坊市所属的三河市燕郊镇发生一起爆燃事故。根据现场视频,爆炸发生的巨响来自燕郊镇小张各庄村一栋四层建筑内,现场有火球冲出,浓烟滚滚,爆炸波及周边建筑,致使玻璃震碎,附近路面多辆汽车受损。爆炸后,该四层建筑楼体发生坍塌,部分建筑物只剩下墙体框架。
关于爆燃事故原因的初步披露,新华社3月14日报道称,据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刘福来介绍,初步判断为燃气管道泄漏。新华社还援引了三河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纪宏图的说法称,燕郊镇较早开通了管道燃气,地下管网比较复杂,老的管网已经使用20多年,埋藏最深的位于地下12米,事故调查难度较大,难以确定单点泄漏还是多点泄漏。爆燃事故与部分经营业主操作不当没有直接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此次爆燃事故在内,河北省燕郊镇近两年来已经发生了3起爆燃或爆炸事故。2022年5月16日,三河市燕郊行宫东街道二三小区15号楼一住户发生燃气爆燃事故,现场2人受伤;同年6月24日,燕郊镇福成尚街底商发生液化气罐爆炸,致2死20伤。
深圳市博轶咨询公司总经理杨常新表示,燃气管道近几年正在进入一个事故发生率较高的时期。他解释称,以“陕气进京”“西气东输”为发端,中国城市燃气自2000年开始大规模开发,目前绝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铺设了燃气管道,其中,不少运行时间超过20年的管网和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淘汰更新。
一起典型案例是,2021年6月13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发生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事故直接原因是天然气中压钢管严重锈蚀破裂,泄漏的天然气在建筑物下方河道内密闭空间聚集,遇到餐饮商户排油烟管道排出的火星发生爆炸。该事故暴露了违规建设形成隐患、隐患长期得不到排查整改等问题。
根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简称“报告”),2023年共收集到媒体报道的中国内地燃气事故612起,其中天然气事故占比近半,比2022年增加了15起,造成16人死亡,167人受伤。天然气事故类型中,管网问题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原因排在前两位的是第三方施工破坏、管道腐蚀泄漏。
燕郊爆燃事故再次敲响警钟。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事故发生后不久,北京市、海南省、辽宁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多地发布2024年老旧燃气管线年度更新改造计划;3月末以来,又有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甘肃省、河南省等多地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专项治理,排除风险隐患,加快推进燃气管道和设施改造更新,提升城镇燃气安全水平。
近期,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的全省燃气管道“带病运行”治理工作座谈会指出,“管道占压、穿越密闭空间、第三方施工破坏、管道设施老化锈蚀等问题是当前燃气管道最突出的安全隐患。”
上述会议要求,压实各方责任,对职责不清的事项按照全流程周期梳理,推动各负其责、同题共答、形成合力;防范第三方施工破坏,形成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加大燃气管道改造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各地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多渠道筹措更新改造资金等。
“整个周末都在加班。”在这场国内大范围开展的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中,一名华北地区燃气企业负责人李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燕郊爆燃事故发生后,他所在的地方管理部门组织召开了多场座谈会,和燃气企业共同探究推进老旧管道更新改造的问题,并对燃气管道风险隐患排查、建立管道安全体检制度提出多项建议。
李响表示,“此次治理力度非常大!作为企业方的感受是,最近一直在开会,递交各种材料。”
更新改造难在哪儿?
综合上述省市发布的治理方案可以看出,本轮专项治理的重点方向包括:全面排查、重点治理使用年限长、风险系数高的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同时,鼓励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实现老旧燃气管网的智慧化改造更新,进一步实现燃气管网状态实时监控、预警预报和智能决策。
事实上,类似建议在2022年6月便有提及。国务院办公厅当年6月10日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简称“《方案》”),明确在2025年底前,改造完成约10万公里老旧城市燃气管网;要求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完善燃气监管系统,实现城市燃气管道和设施动态监管、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不过,资金压力、低回报率是掣肘多数城燃企业参与改造的重要因素。
多名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老旧燃气管道正处于改造更新攻坚阶段,叠加技术改造投入,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加剧,而且此一成本很难通过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顺出;另一方面,老旧管网改造大多针对居民用户,此类用户用气量小,且后期运营、维护成本较高,与工商业用户相比,收益回报偏低。
城燃企业虽然具有市政公用属性,但仍为市场化运作。传统城燃企业商业模式比较简单,两大主要收入在管道燃气销售和接驳/工程业务上。其中,管道燃气销售价格由门站价格和配气价格构成,前者指天然气经营企业的购气价格,后者指管道燃气经营者通过城镇管网系统向终端用户提供管道天然气配送服务的价格,包括人工、维护、折旧、管理费用等。
2018年推行的城市燃气价格改革政策,对城燃企业配气、工程收益提出强监管,城市燃气企业这两大原有主要高利润业务逐步向稳定、低收益转变。其中,配气价格中,剔除折旧及摊销费、运行维护费以及税费之和以外,燃气企业的准许收入按照不超过7%的准许收益率计算,低于给长输管线设定的收益率。另据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规范城镇燃气工程安装收费的指导意见》,城镇燃气工程安装收费标准原则上成本利润率不得超过10%。
一名国内龙头城燃企业内部人士表示,除了业务上的利润监管之外,国内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也“卡得他们很难受”。
由于中国天然气价格处于从管制向市场化过渡阶段,全链条价格机制呈现一种“肠梗阻”模式——上游气源成本随市场波动,中游城燃企业获取气源的管输成本由国家发改委控制,而到终端销售价格,尤其是居民用户燃气价格则由地方政府监管。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在上游气价走高时,终端销售价格很难将成本压力传导出去,燃气企业成为上下游价格倒挂的主要承担者。
城燃行业将2022年视为“史上最惨淡”的一年。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天然气价格暴涨,国内燃气企业普遍遭遇严重的气价倒挂,业绩大幅跳水,影响到燃气安全稳定供应。彼时,除了背靠大股东中国石油的昆仑能源(00135.HK)录得净利润同比微涨之外,其他四大城燃上市公司港华智慧能源(01083.HK)、华润燃气(01193.HK)、新奥能源(02688.HK)、中国燃气(00384.HK),2022年净利润均同比跌逾两成。
因此,“钱从哪儿来”,是一些业内人士在面对同一年提出的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方案时,脑中蹦出的首个问题,“另外,谁担‘大头’?”
杨常新介绍,管网更新改造资金由城市燃气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用户合理共担。具体来看,小区公共部分,即“红线”内部分管网,以及小区居民户内管网的改造费用,由小区业主承担,中央财政会给予一定补贴;“红线”外的市政公用管网则由燃气公司出资改造。
多名业内人士介绍称,当前“红线”内老旧管网改造的普遍操作是,地方政府委托燃气公司施工,工程款由燃气公司先行垫付。这意味着,城市燃气企业短期内或面临较高的改造投资压力。而“经营时间越长的燃气企业,投入老旧管网改造的资金压力就越大。”杨常新如是表示。
“我们起初希望能接一些小区庭院内的改造工程,赚一点薄利,但在实际推进中,红线内改造工程要求企业承担较大比例的配套资金。”一位龙头城燃企业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承接的红线内用户端老旧管网改造投资总额约80多亿元,其中公司被要求配资在三成以上,该金额占其2022年净利润的七成以上,“这给我们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
另外,城燃企业改造投资能否通过终端销售价格顺出,能顺出多少,也拖累了老旧管网改造的进度。李响介绍,燃气管网改造成本要跟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协商,若经主管部门审批承认价格适当,则可放在配气价格中顺出。但他表示,实际审计流程比较复杂,有些燃气企业会有顾虑,从经营考虑,公司投资老旧管网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燃气公司大多希望能长久稳定经营。”广东油气商会信息部部长姚达明认为,燃气公司对于安全经营非常谨慎,在资金各方面安排不甚紧张的情况下,企业一般都会在安全期内完成改造计划。
怎样“治未病”?
通过行政手段强化行业安全经营管理,是当前国内提高燃气安全治理的主要方式。
早年为促进燃气行业发展,国家住建部于2004年发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一个城市的特定区域内,仅有获得特许经营权的燃气公司才有权建设天然气支线管网,并在一定期限内给终端用户供气。燃气行业特许经营权期限一般不超过30年。
近年来,多家燃气企业特许经营权即将到期。为了清出安全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同时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市场恶性竞争,自2020年下半年起,部分省份陆续推出燃气特许经营权的中期评估,即由当地政府推荐或牵头,大型燃气集团整合城市中的若干个中小燃气公司,一座城市只留一家特许经营权公司,或是一个城市“一张网”。业内通称之为“一城一企”。
2020年7月,浙江省率先推动“一城一企”,此后陆续有江苏、广东、云南、河南、山西等地推出燃气特许经营权中期评估,借此清理市场。
今年,“一城一企”再进一步。2月1日,山西省晋城市住建局发布《晋城市城镇管道燃气主体专业化整合改革实施方案》,鼓励现有燃气经营企业以重组整合等形式取得燃气经营许可。整合模式为,各县(市、区)以公平竞争方式确定一家管道燃气经营企业,作为本区域整合改革实施主体,有序推进管道燃气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区域燃气管网互联互通、同域同价等工作。晋城市住建局要求各县(市、区)在今年12月底前开展标准化建设、不良企业退出以及企业整合工作,减少城镇管道燃气经营企业数量。
不过,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能源律师陈新松建议,在城燃企业特许经营权到期之前,地方政府应尽早向企业明确续签特许经营权的预期。他认为,保持燃气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其参与老旧管网改造的积极性。“在经营权交接的关键时期,法律制度对社会的调节作用就凸显出来。如果燃气企业不确定能否获得下一阶段的经营权,可能产生‘为他人作嫁衣’的消极态度,安全投资的积极性不足。当然,如若企业达不到政府规定的安全运营标准,就应该被清出。”
国家层面也在试行办法,推进城燃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陈新松介绍,2023年11月末,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将特许经营权期限放宽至40年,相较于此前的管理办法增加了10年经营期限。
杨常新认为,“要想把安全治好,核心还是得加大投入。前提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他看来,推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城燃企业创新转型,是当前行业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抓手。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根据近日披露的2023年年报,除了中国燃气因会计周期原因迄今尚未公布年报外,其他四大城燃企业2023年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至少一成的增长,与其2022年净利润普遍下滑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综合净利上涨原因可见,除了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之外,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工作推进燃气企业售气毛利增加、综合服务业务盈利能力提升,亦是城燃企业盈利能力恢复的重要原因。
港华智慧能源在年报中称,国家发改委在2023年6月向各省发出《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引入自动传导机制,各地居民用户的城市燃气价格建立能涨能降、灵活反映供需变化的调整机制,公司顺价工作进展明显。2023年,港华智慧能源、华润燃气分别实现约75%、60%的居民用气顺价销售。是年,新奥能源销气价差较上年增加0.02元/立方米,达0.55元/立方米;华润燃气销气价差大幅提高0.06元/立方米,至0.51元/立方米。销气价差指的是城燃企业的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与购气成本的差值。
“老旧管网改造是一项公益性和惠民性强、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国燃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将为燃气企业安全措施投入提供有力保障,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落实落地。”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城燃企业还可以在稳定上游“三桶油”供应的天然气基本量的前提下,通过多渠道采购气源,丰富资源池,从而优化采购成本。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执行理事长李雅兰在第四届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发展论坛上建议,“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型城燃公司应积极自建LNG接收站,或通过国家管网接收站参与LNG贸易。
华润燃气已向天然气产业链中上游延伸。3月28日,华润燃气首船LNG在国家管网粤东LNG接收站完成接卸,这是公司首次自主全流程采购进口LNG,所卸载的超过6万吨LNG将通过国家管网管道以及槽车等方式输送至广东、福建的华润燃气成员企业。公司表示,下一阶段,其将充分发挥自主采购、调度销售等统筹优势,逐步构建国际资源池,持续优化资源结构与采购成本,助力主业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综合服务业务成为城燃企业盈利的新增长极。2023年,新奥能源、港华智慧能源、华润燃气的综合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幅均在两成以上。
杨常新认为,未来城燃企业亟须创新或转型,方向主要包括向天然气产业链中上游延伸、发展增值业务、向多元能源供应商转型。他表示,“这两年,老旧管网改造进入高峰期,城市燃气企业的收益又受到强监管,利润率下滑。企业熬过这两年‘夹心期’,可能会好一些。”
(文中李响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