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丨改过宜勇 迁善宜速

日期:03-27
王震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过错的态度,能洞见一个人的胸襟气度和思想境界。南北朝时期傅昭《处世悬镜·止之》中有云:“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迷途知返,得道未远。”意思是说,改正自己的过错要勇敢,去恶为善要尽快;在错误的路上知道掉头,那么离正路就不远了。

改过迁善并不容易,因为认错改过毕竟是一种自我否定,不少人下意识地认为会因此丢面子、受损失,能主动“晾出伤疤”、直面问题是需要勇气的。清人郭琇任吴江县令时,上司余国柱十分贪婪,公然向所属各州县索贿,郭琇“有样学样”也搜刮民财。后新任上司汤斌到职后,着手整治官场贪腐之风,对郭琇的行为严加斥责。郭琇悔恨不已,回到县衙,忙叫人挑来清水,自洗厅堂,并贴出告示:“前令郭琇已死,今来者又一郭琇也。”从此,他痛改前非,脱胎换骨,成为有名的“铁面御史”。

郭琇之变,上司的更换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外部条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他自身“知耻而后勇”,有勇气接受批评,有勇气认错改错,不怕痛、不护短,敢于从灵魂深处给自己“做手术”。南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中有云:“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知道自己的过失不隐讳,改正自己的过错不害怕,说的就是一个“勇”字。唐代韩愈《五箴》中有云:“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一个人最大的忧患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既然知道了,却不能改正,缺少的也是一个“勇”字。

改过有“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李立三在东北化名李敏然为一些单位讲党史时,他主动讲到“立三路线”,并深入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和领导人的责任。课后有人提问:“你怎么知道当时犯错误人的心理?”李立三回答:“我就是李立三。”短暂的沉寂后,会场上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王震将军在新疆工作时,错误处理了一位同志,他认识到问题后,马上撤销处理,向这名同志作检讨,并将检讨内容在广播里连续播放……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李立三、王震知过即改、见善则迁的做法,不仅没有降低自身的形象,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正如毛泽东所说:“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广大党员干部要勤于审视自我、解剖自我,敢于直面问题,以“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的危机感,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即知即改的作风,不断磨砺完善自己,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

画里有话丨全民健身正当时 派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建立日常监督定点联系制度 提升派驻监督质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