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载社会期待的大学,本应该成为捍卫主流价值的堡垒,若对那些腐朽价值观失去抵抗力和辨别力的话,会格外让人失望
近日,一份华东师范大学《爱情心理学》课程的PPT图片在网络上流传,引发热议。
网传课件的标题显示为“恋爱女追男技巧Pro:恋爱中的女追男要点”,其中进行了几个“要点”的罗列,如“女性强化体育锻炼,排除十分过度的情况,大概率会增加对男性的吸引力,本质是生育能力增强”“化妆可以增加对男性的吸引力,但理解要准确,核心是显得年轻”等。
这些言论属实有点辣眼睛,被曝光后在互联网上迅速招致了批评。部分网友表示,该课件“不堪入目”,有“物化女性”“言论辱女”之嫌。据报道,3月13日,有华东师大学生表示,学校已经更换了该课程的任课教师。
近些年大学开设爱情、婚恋之类的选修课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很多学校试图通过这些课程给年轻人传导一种健康、正向的人生观。这类课程也很受学生期待。2020年,中青校媒面向全国1028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一些课程也成了颇有知名度的网红课,这本是件好事。
但这样的课程也因为有些新潮,所以可能没有什么公认的大纲、教案,老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课程内容主要体现的可能是一种个人化的认知。而当老师在这些方面跟不上社会节奏时,一种巨大的落差就出现了——部分带着陈腐气息的内容打着“爱情心理学”时髦的旗号,出现在了大学课堂。
据媒体检索华东师范大学官网,检索到龚某的照片,部门为地理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能源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测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减肥失眠心理干预。值得怀疑的是,这位老师在“爱情心理学”是否可能只是一种爱好,并不那么专业呢?其实,大学老师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培养一种人文知识。在专业领域之外,精神世界能够和整个社会的认知水位同步。
人们也应该警惕一种现象,这种对女性进行人格矮化、价值抽空的思维模式依然颇有市场,并有在向大学蔓延的趋势。近些年类似的案例就有几起,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讲座,其中有一些女德内容,包括“爱抱怨的女人坏三代”等引发讨论;2020年,北方民族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PPT中出现“女德”“妇行”“男女尊卑有别”等内容。
作为承载社会期待的大学,本应该成为捍卫主流价值的堡垒,若对那些腐朽价值观失去抵抗力和辨别力的话,会格外让人失望。
从现有信息看,华东师范大学《爱情心理学》课程并没有完全停课,而是由其他老师来负责完成后续课程讲授。社会也期待着,学校能够重新梳理课程内容,以一种更得体的方式向学生讲述关于爱情的知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易之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