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日期:03-11
京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相关话题积极建言,为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出谋划策。

“传统文化艺术传播事关社会进步与文明传承,只有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吸引传承人、大众、各类新平台都参与其中,特别是受到青年一代的喜爱与发扬,才能永葆生命力,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建议。

孟广禄表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弘扬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但是,很多传统文化艺术处于“半沉寂”状态,多留存于博物馆、老照片、传统节日、中老年群体中。他观察到,近年来,一些戏曲、书法、国乐等传统文化艺术从业者走进直播间,进行线上展演,打开了传统文化艺术传播的新局面。“用好直播这类新平台,培育青年群体的传统文化艺术热情,为文化传承培育有生力量,恰逢其时。”

“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群体,不能局限于戏曲艺术家、传承人、从业者,要鼓励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个性化解读和表达,进行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传统文化艺术再创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孟广禄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刘忠斌表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品质不断提升,逛图书馆、博物馆逐渐成为新风尚。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做到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更有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编剧、北京京剧院原院长刘侗表示,要在演出实践中实现对京剧艺术的全面保护,挖掘整理复排更多传统剧目,并通过扎实的教学工作和舞台艺术实践,培养戏曲艺术工作者队伍,推动京剧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今年带来的提案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关。“我们经常下乡演出,关注了解到香榧、香菇等都是很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对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非常有意义。”崔巍说。通过调研,她发现浙江全省还有160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待申报、保护和利用。她建议,编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深化传统农业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区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科普宣传。(本报记者杨文佳)

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全国人大代表谈未成年人保护:加强新时代少年审判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