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代表委员建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日期:03-04
全国人大代表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杨绎霏阚纯裕):2024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央视网记者开展街采活动,邀请基层群众面对镜头说出自己关注的民生问题。

其中,不少受访者表达了对于解决就医问题的关注和期待。

一位受访女士家中有不止一位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长年累月前往医院看病、配药,给老人及家属带来很大不便,她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让患有慢病的老人就医更简单、更方便?”

另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受访者提到,普通人遇到重大疾病常常需要前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诊疗,花销很大,“如何解决大家疑难杂症看病难的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于这些关切之“问”,代表委员是如何作答的?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履职心声。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代表委员建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代表委员建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王雅丽:打通基层群众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全国人大代表王雅丽是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王雅丽一直致力于推进区域间医疗资源平衡发展,为百姓健康建言献策。

从医三十多年,王雅丽经常会花时间了解患者遇到的问题,聆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她发现,老百姓在地方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就必须跑去大城市。这期间要经历长途颠簸、预约等待、租住旅馆等诸多不便,交通成本、住宿成本、时间成本不断攀升,经济负担之巨大甚至超过治病费用本身。

为此,王雅丽建议切实加大落实财政投入保障政策,推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地方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打通基层群众就医的“最后一公里”,让人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她总结了五条具体举措,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共享专家人才等,“让广大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履职以来,让老百姓能够就近看病、看得好病成为她最牵挂的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要把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向国家反映,一年不能够改变的问题,就要一年一年地提,每年都要提。今年解决一些问题,明年解决一些问题,会让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王雅丽说。

全国政协委员刘梅林:加强基层慢病管理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医师刘梅林长年关注慢病领域。她观察到,部分慢病患者无论病情有无变化,通常都选择前往三甲医院、知名度高的医院就诊,由于老年人出行、就医面临各种困难,这一点成为老年患者及家属的难题。

即便患者能够到大医院得到很好的治疗,但因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不全,拿不到原来用的药,这时患者又要返回大医院去拿药。“这一现象引发的思考是如何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如果能够把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就诊就可以解决他们的难题,一些病情稳定的慢病患者就不用每个月都往大医院跑,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老年慢病人群的就诊压力。”

经过调研和认真思考后,今年两会,刘梅林计划提出加强基层慢病管理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刘梅林表示:“基层医院和家庭医生团队应该积极落实政府举措,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应加强老年人健康风险评估,及时发现老年人健康问题或隐患并进行健康指导,对不同风险的老年人进行分层管理,这样既节省医疗资源,又能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今年1月5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制定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设置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供有关高等学校在增设新医科专业时参考。对此,刘梅林呼吁加强慢性病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基层慢病管理增添实力。

刘梅林认为,未来慢性病医学人才队伍的发展应有更专业化的规划,建议能够建设一支专门从事老年慢病管理的队伍,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做好慢病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完善老年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动态跟踪管理,把老年人从疾病的被动治疗变成主动防控。

“我希望未来能通过完善分级医疗和转诊机制,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为老年慢病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管理服务,使我们的老龄化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刘梅林笑着说道。

全国政协委员吴蓓丽:8成以上创新药能在上市后两年内纳入医保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表示,“近年来,我非常明显感受到全社会对重大疾病、罕见病的关心关注与日俱增”。吴蓓丽说,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协同发力,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代表委员建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吴蓓丽介绍,党和政府持续加强参与联动,在努力让患者有药用的同时,十分注重用得起药,通过加快医保谈判节奏,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等措施,大力支持创新药的发展。一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以适宜价格纳入医保。其中,创新药进入医保的速度明显加快,80%以上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两年内纳入医保。

“新药研发征途漫漫,特别是我们所从事的基础研究,更是这个过程中‘从0到1’的关键阶段。‘从0到1’,写满了曲折与孤独,但如果我们完成了这关键一步,将为新药奠定坚实基础,为患者带来无穷大的希望。为了这份期待,我们愿意去面对和经受压力。”吴蓓丽说道。

辽宁鞍山市海城市发生3.1级地震 国家林草局部署森林草原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