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兴际华集团或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科技力量,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上下一盘棋”,夯实科技力量
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成立由新兴际华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集团科技部,重组科技公司,组建包括9名院士、7名长江学者共计477位内外部专家组成的科技创新委员会,加强科协建设,构建了由党委统一领导,以科技创新委员会为支撑的科技创新顶层治理机构。出台《三级研发体系建设指导意见》,重点构建了集团战略主导、二级主抓关键共性技术应用、三级主攻工艺研究与试验验证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科研资源集中管理、集中调度、集中运用,科技资源切实由分散型管理向集约化配置转变。大力落实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用科技力量支撑构建未来10至20年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加强高效配置。“十四五”以来新兴际华集团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较“十三五”期间年均提升40%。推动资源配置模式创新,在集团内部建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研发经费统筹机制,加大国有资本金向科技创新分配倾斜力度,将每一分科研经费都用在“刀刃”上。按照“行政+市场”双轮驱动推进研产融合,全面推进集团直属研究院与产业公司年度预算拉通,推动成果转化任务纳入相关方全面预算。加强资源统筹,以特种尼龙项目为试点,用好长三角人才与产业资源,在上海研究院布局研发、实验环节,发挥际华3542工艺、产能与场地优势,在襄阳布局小试、中试与工程化产线,统筹配置人才、设备优质资源,成效显著。
推进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建世界一流的装备研究院和材料研究院,推进上海实验室建设,解决国家重大安全应急救援装备、功能性、防护性材料技术高度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集团与辽宁省共建国家级防护基础材料创新中心,加快突破应急防护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应急管理部消防合格产品评定中心、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等申请筹建大型石油储罐安全应急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中国钢研-新兴际华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科研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医药控股重组成立制剂研究院、原料药研究院、创新药研究院和中药研究院。发挥国家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盟主带动作用,推动联盟实体化,打造成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检测认证及行业发展规范引领平台、成果转化及示范应用平台、应急保障支撑平台。
全面推行市场化改革,打造科技创新尖兵队伍
深化市场化用人机制改革破除科技传统体制束缚。集团直属研究院不设行政级别,不对应集团内部职级,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选聘和管理科技型企业经理层成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直属研究院建设形成400人以上的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科技人才队伍,其中硕士占比80%以上,参与过国家重大专项攻关人员占比40%以上。畅通“三能”机制,落实职业经理人制,构建以科研绩效为根本评价标准的考核体系,面向科研团队实施节点考核奖励。2023年依据科研绩效对20余人实现涨薪的同时,对无法按期达成任务目标的人员团队进行薪资岗位“向下”调整、劳动关系市场化退出,真正落实战功文化。
深化激励机制改革保障科技人才“名利双收”。实行项目分红制,承担任务的项目组按照虚拟法人方式运作,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最长5年、最多毛利20%奖励研发团队。推行超额利润分享,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最高给予超额利润的30%年度分红奖励。设定最高一次性500万元的科技成果奖励,激发科技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推行项目跟投“新机制”,探索实施科技型企业项目跟投,跟投总额最高占股30%,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科技公司就应急使命演习、尼龙66项目签订军令状,刚性兑现项目奖励,智研院设立无人机项目公司,员工持股30%,充分激励研发人员活动动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坚持“精简高效、绩效导向、流程标准”原则,围绕“关键核心技术、预期成果、转化路径”三要素开展深入论证,引入差额机制严把立项评审关。全面落实项目负责人制度,科技项目一律“揭榜挂帅”,切实赋予项目负责人权利,全面“松绑授权”。建立分级分类管控体系,按照“国家有期待、产业有前景、赋能作用强”标准,2023年遴选集团重点关注督导项目23项、二级重点管控项目77项、企业级项目200余项。建立重点科技项目“周报告、月考评、双月调度”管理机制,定期由集团主要领导主持重点项目推进会。
积极促进服务提升,高质量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全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一批战略性重大技术产品,全球首支DN3000超大口径球墨铸铁管在铸管股份黄石基地正式投产下线,填补国际空白。打破国外在锦纶66工程化应用领域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完成了新一代消防服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系列鞋靴研制。国家级创新药氟非尼酮拟启动Ⅲ期临床,派恩加滨已完成Ⅰ期临床研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CI-20型人工耳蜗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针对大型石油储罐火灾世界性难题,突破大流量泵、炮等“卡脖子”技术,研制成套智能灭火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力抓实重大创新工程。积极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首批布局6个子领域,31个方向,80项重点技术。强化原创技术供给,首次亮相“应急使命·2023”演习的轻型高机动车辆、空地协同大载荷系留无人机、大流量远程供水系统、地震滑坡堰塞湖智能勘测预警装备等自主知识产权装备获得国务院领导及相关部委的高度认可。积极推进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实施10项工程、27项任务、70条举措,切实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打造产业链生态圈,部分共研成果应用于河南水灾、云南鲁甸地震等突发事件救援。
云梯(多功能)主战消防车
全力引领战新未来产业。制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振兴工程工作方案》,强化战新产业技术供给,围绕应急装备、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自主研制的多功能云梯主战消防车集举高灭火、举高救援、举高照明、举高破拆、高压细水雾等多功能于一身,亮相北京国际消防展成为展会“黑科技”。制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实施启航工程工作方案》,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布局研究类脑机器人技术、脑电信号感知与采集关键技术、基于生物合成的绿色制造技术、基因治疗技术等重大科研课题。自主研发大型舰艇机务人员特种降温降噪防护服,突破气凝胶降噪、半导体降温等多项颠覆性技术,技战术指标行业领先。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新兴际华集团将心怀“国之大者”,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