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丨我的爷爷“蒙老党”

日期:01-09

我的爷爷叫蒙胜祥,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老党员,村里的父老乡亲看到爷爷都会尊称一声“蒙老党”。

小时候,我就问过爷爷,为什么大家都叫他“蒙老党”。爷爷笑着抚摸我的头,说,这是大家对他的认可。当时的我不太明白“认可”是什么意思,却依稀记得爷爷回答时发出的那爽朗笑声。

后来听爸爸说起爷爷的事,我才渐渐了解到这一声“蒙老党”背后的故事。

这一声“蒙老党”是乡邻们对爷爷敢为人先的敬佩之称。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缺水少土,是被当地人称之为“弄”的山坳里。乡亲们世居于山底,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那条翻山越岭崎岖的山路。听爸爸说,因为人多地少,仅有“弄”中央那小块平地作为生产地,每年生产队的产量总是无法达到公社下达的指标,人多的家庭更是青黄不接。爷爷作为当时的生产队长,为此很是发愁。望着四面的大山,爷爷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带领群众向山求生存,在石山上开荒造地。但在这之前,从没人在石山上开荒造地,先不说条件的艰苦,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但爷爷说干就干,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硬是在大石坡上砌起了一道道石坎,再通过肩挑背扛的方式一簸箕一簸箕地从山外运回泥土,再往石坎上填充,直到逐级把一道道石坎填满填平,形成了石梯地。“弄”里的大山并不都是平缓笔直的,有些地方甚至十分陡峭,但是爷爷也没有让山上有丁点泥土的地方闲着,造不了梯地,就动员群众开荒播种绿豆猫豆等作物,直到把农作物都种到了山顶,成为当时的一个奇迹。从此,爷爷带领的生产队每年除了完成公社交给的产量任务之外,家家户户开始有了些许余粮。直到现在,爷爷他们在石坡上建造的一道道石梯地依然发挥着作用。

爷爷不仅敢为人先,而且为人正直,处事公平,不但是村里红白喜事上的“话事人”,还经常主动调解乡邻矛盾及生产队之间的纷争。

记得有一次,屯里韦老四家的羊群跑到隔壁屯一户人家的玉米地,吃了不少玉米苗,被人家抓获。但韦老四好说歹说就是不愿意补偿损失,推说他家的羊也没吃多少,而且玉米之后还会再长出来之类。那户家主听后十分生气,非要拉着人和羊群到村部评理。双方争执之间就有群众提议,村部那么远,赶着一群羊走到那里天都黑了,还不如叫“蒙老党”来评理。一听是爷爷来调解,双方都没意见,随即派人去叫爷爷。爷爷在赶来的路上大概了解了情况,赶到后先是安抚好情绪激动的双方,对韦老四的错误做法进行批评,然后去地里查看被羊群“糟蹋”的玉米,发现整片玉米地都被羊光顾了,但大部分玉米也确实是被吃掉上面的叶子而已,不会影响继续生长。爷爷把情况说明了一遍,并表示若日后该块玉米地长势赶不上旁边未被羊群“糟蹋”土地的玉米,确实影响收成的,定会亲自督促韦老四家按同类玉米地的收成数予以赔偿,同时,让韦老四向家主道歉并承诺现在给予适当补偿。在场的人都对爷爷的调解表示赞同。就这样,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在爷爷的公平处理下化解了。类似这样的纠纷矛盾,爷爷不知处理过多少次,每次都能让双方心服口服。

如今爷爷已85岁了,家里人担心爷爷总是去管这些事,会两头不讨好,有可能还会得罪人,让爷爷安心在家待着。爷爷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大家找他,就是对他的信任,况且他是村里的老党员,应该为后辈们做榜样。

我今天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少不了爷爷这位“蒙老党”的指引和教导。爷爷虽然没有上过学,但他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导我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工作后,爷爷时常念叨我,叮嘱我要好好工作,不能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期望。

起初,爷爷对纪委监委的工作性质还不是很懂,待了解后,爷爷语重心长对我说:

“你们在查别人时也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们呢,就像我们拿一盏灯去照亮那些黑暗,但自己却照不到,这样也很危险。所以你要时刻保持警惕,要认真做事,不能触碰法律,不能做违规的事。”

爷爷不懂书本上总结的道理,但却会以身边那些平常事为例子,教育我,用他“蒙老党”的实际行动教会了我很多大道理。

“做事不光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讲原则,就像我们种庄稼,铲除杂草害虫绝不能心软;同时要有策略,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但不能触碰原则底线。”

……

如今回到村里,依然能听到乡邻们对爷爷热情地招呼声。一声“蒙老党”,是爷爷始终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写照,也是老一辈共产党员忠诚、干净与担当的诠释。我也会一直以爷爷为榜样,争当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巴马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江苏公布诈骗罪“数额巨大”认定标准:由六万调整为十万 “致富路”让村民“踏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