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淡忠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342368
经历前两轮“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失利,经济大省山东开始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第一届教代会暨第十七届工代会发出《决战“十四五”决胜“冲一流”为全面建设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倡议书,其中明确提到:“省委省政府决定优先支持、重点支持我校冲击‘双一流’,在省属高校中唯一选择支持我校进入2026年国家第三轮‘双一流’建设范围。”
而在此之前,山东农业大学在济南召开“冲一流”建设方案论证会上,山东省副省长邓云锋也表示,省委、省政府将坚定不移、全力支持山东农业大学“双一流”建设,集中力量为学校冲一流提供坚实的服务和保障。
图片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官网
相比年初定下的支持10个左右优势学科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眼下的山东唯一“押宝”山东农业大学,颇有些破釜沉舟的味道。与此同时,山东党政“一把手”接连调研康复大学(筹),更是传递出头部突破的关键信号。
在外界看来,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因为高等资源匮乏被称作“山河四省”,而山东入群似乎从一开始就是“生拉硬拽”的意味,毕竟本科高校数量高居全国第二位,“双一流”建设高校3所。
但若放在经济大省来看,山东的高教水平与广东、江苏等相去甚远。若第三轮“双一流”目标顺利实现,山东将拥有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多所新型高水平大学,这将给山东带来什么改变?
新的信号
在“山河四省”中,山东是家底最殷实的一个。一共2所985大学都在山东,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一共4所211大学,1所在山东,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即便如此,山东前两轮“双一流”建设的表现还是令人唏嘘——首轮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中,山东仅有原本的3所211(或985)大学入列,而河南在原有211高校郑州大学入选的同时,新增河南大学入列;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山东仍无新增,而山西却有山西大学完成新的突破。
而眼下,面对第三轮“双一流”建设临近,山东可谓铆足了劲。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公布了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建设名单,共有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9所高校的20个学科入选。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不久之后,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陆续召开“冲一流”建设方案论证会。山东农业大学则“官宣”,山东在省属高校中唯一选择支持山东农业大学进入2026年国家第三轮“双一流”建设范围。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山东农业大学将举全校之力做好作物学、园艺学一流学科突破的攻坚克难工作,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有观点认为,山东之所以在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种子选手中,选择唯一支持山东农业大学,一定程度上是也是为了集中发力,避免前两轮中的遗憾。
倘若2026年山东如愿,“双一流”建设高校将增加至4所。与此同时,山东也正在积极推动新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加快补上高端创新资源的短板。今年11月,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省长周乃翔先后调研康复大学(筹)建设工作,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这是全国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已经申报康复工程、运动康复、康复作业治疗3个本科专业,有望在2024年开始招生。而备受瞩目的空天信息大学(筹)也取得新的进展,不久前透露,规划招生规模10000人,其中本科生5000人、硕士研究生3000人、博士研究生2000人,有望在202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这也意味着未来2-3年内,山东或将新增1所“双一流”大学,至少2所行业性新型大学,极大地弥补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短板。
另类困境
事实上,山东高等教育的困境有些“另类”。
跟河南、河北“高校总量大、本科占比极低”相比,山东不仅高校数量(156所)排在全国前四位,本科高校数量(70所)更是高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江苏。
换句话说,山东高等教育版图上,不缺高原,甚至高山,但是缺少“山峰”。即便是省内最强高校山东大学,也只能在各类榜单中排在20名左右。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此前分析——
山东地方高校总体状况是山多峰少,部分高校专业建设摊大饼、学科发展不聚焦,办学特色不明显、比较优势不突出,加上经费资源和条件待遇不足,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这也是过去十余年困扰山东高教的突出症结。从2010年初起,破解“有山无峰”问题就已经频频见诸报端,而山东省级层面也是想方设法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为破解省内高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发展方向趋同等问题,2019年11月,山东省印发《山东省本科高校分类考核实施方案(试行)》,按照三类对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实施分类考核,开启“同类竞争、多元发展”的新时代。
山东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图片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据统计,过去十年(2012至2022)山东新增普通本科高校达9所,分别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山东现代学院、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从这些新增高校来看,山东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产业特色趋于明显。如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及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青岛科技大学等,就是以“科教融合”模式整合创新资源,推动行业特色型高校持续向上突破。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对城叔分析,相对而言,现阶段山东对于工科院校、农业院校等偏向产业技术领域的学科发展非常重视,“投入力量更大了”。就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就跟济南打造康养名城结合紧密,对一些工科院校的支持,也往往配合着区域发展的战略。
这也是支持山东农业大学进“双一流”高校建设,以及高位推进筹建康复大学、空天信息大学的核心逻辑。
产教融合
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这也对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山东提出了新的期待。
从眼下而言,山东的重要使命就是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而深化新旧动能转换自然是重中之重。过去多年,山东经济体量稳居前三,但是产业结构上重工业与能源企业较多,而高新技术企业与现代服务业相对较少,新兴产业赛道支撑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就在上个月末,山东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济南召开,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进一步清晰。林武强调,要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其中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聚焦高端化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新兴产业上持续加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重点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布局未来产业上,重点瞄准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七大未来产业……
今年前10月,山东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居前十工业大省第2位;同时,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首次超过五成。事实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而“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山东省工信厅厅长张海波看来,山东将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手抓,深化“万项技改、万企转型”,优化炼化、钢铁、建材等布局。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要做强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两大载体,深化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积极培育更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不论创新平台,还是创新人才,高等院校均是重要的承载。一方面,山东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加快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另一方面则全力推动产教融合,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精准对接。
比如,济南、青岛已经纳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烟台等5市为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这些城市高教资源和产业资源均较为富集。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99639
两天后(12月27日),山东省高校产教融合洽谈会将在烟台举行。届时,将举行烟台市政府和山东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北京大学和万华化学集团石墨烯水氧阻隔膜开发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山东工程师技术中心等24个校地、校企签约及揭牌项目,启动全国高端海洋油气装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安全与应急管理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这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带动下,山东顶级高校与企业的互动正越发频繁。而如空天信息大学等行业顶尖高校的加速布局,也将给全省的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抢滩未来赛道打开更多的想象空间。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