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近年来,受就业竞争激烈和个人发展需求的影响,考研热度不断攀升,考研整体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状况,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8的238万增长到2023的474万,2024年虽有所下降,但仍有438万人报名。
12月16日,《医师报》发起“医学生考研面面观”系列直播,邀请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副院长屈顺林、知无涯医学考研资深讲师黄新利老师,针对“医学考研,学硕和专硕如何选”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学硕、专硕怎么选?
医学考研从2017年开始分为学硕和专硕,屈顺林介绍,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最大区别,是专硕期间要完成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就是硕士毕业证、学位证、资格证和规培证“四证合一”,毕业后可直接参加工作。而学硕毕业时,获得硕士毕业证书和学术学位证书,毕业后需要规培3年才能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取得证书后才可工作。
工作后学硕医学生比专硕医学生晋升快。虽然专硕比学硕医学生更早步入社会工作,但以后的工作晋升方面将有所差异。作为一名医生,想要晋升岗位或者提高职称,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基础和临床经验,其次需要发表具有代表性的医学文章,科学理论成果也是晋升考核的一大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原国家卫计委《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规定,“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也就是说,学硕不能以研究生学历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只能以本科学历考执业证。换句话说,报考学硕的研究生,如果本科不是临床医学专业,则无法报考医师资格考试,也就失去了做医生的可能;如果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专业,就没有影响。
专硕、学硕就业前景如何?
针对专硕、学硕的就业前景,屈顺林表示,普通三、四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更愿意接收专硕医学生,因为学术研究生如果未取得规培资格(住培资格),医院在招聘该学生入职后还需将其送到别校进行规培,而专硕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工作经验,对常见病、多发病能进行诊断和治疗。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甚至一些好的二线城市的知名医院更倾向于学硕。因为学硕学生的科研思维与专硕的培养不一样,具有代表性的科研论文对于一线城市的医院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学硕医学生更能满足医院的要求。
黄新利提醒,考虑报考学硕的同学要注意三点:第一,一定要了解所报导师手里是否有一定的课题和科研经费。第二,是否考虑直博或者硕士期间转博。第三,在你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科研之前,不要轻易给自己下喜不喜欢科研的结论。
考虑报考专硕的同学要注意两点:首先,3年下来,你很可能一点科研培训都接触不到。其次,3年临床工作的时间很苦很累,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考研改变命运决策需要谨慎
屈顺林表示,有同学开玩笑说:“考研可以改变命运。”确实如此,通过考研可以改变本科院校不好的情况,比如普通本科考入协和等知名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见识也会随之改变。同时,也建议同学们尽早考研,避免“拉锯战”。
对于二战、三战的考生是否需要调整方向?黄新利认为,这类学生一定要给自己明确定位,即你的学识、水平将来能承担什么样的工作。
如果报考院校专业竞争压力大,每年报考的人特别多,自己的排名又不是特别靠前,且屡次未上岸,则建议尽早调整方向。慢并不可怕,可以屡败屡战,但要努力争取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于出国留学读研和国内读研哪个更好?屈顺林表示,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出国读研就意味着不能完成规培,将来如果回国从事医疗工作,还需在国内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而要想在学术上有更高造诣,国外条件和资源相对较好,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同时,随着国内北医、协和、湘雅、齐鲁、华西等院校临床研究的投入,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国内外差距逐步缩小,同样能完成学生们的学术梦。因此,具体还需根据学生自身条件、职业发展规划来决定。(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姬薇)
责任编辑:陈建瑞SN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