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日期:12-20
读书

我有好些旧笔记本,有些是我三十年前用过的,一直舍不得丢弃。这些笔记本有的放在家里,有几本我专门拿到办公室,今年有好几次找资料,还拿出来翻看,本子里有我摘抄报纸杂志的文章,也有读书心得体会,还记录了不少日常工作生活偶得。

我喜欢记读书笔记,有时间写点文章,这些习惯的形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缘由,跟我父亲用过的那支钢笔有关。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高小毕业,是当时村里少有的文化人,长期担任生产队队长。

记得那时我在村里读小学,写作业用的是铅笔,稍不注意,用力过猛,笔芯就断掉了。每到晚上,我看见父亲拿着钢笔在煤油灯下写写划划,十分羡慕。于是,我便凑过去,问父亲写什么,他告诉我说记的是生产队里生产的事情。等到他合上本子的时候,经常说的话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然后又鼓励我说:“等你开始用钢笔了,帮你买一支,睡觉去吧。”

学校是哪年要求用钢笔写作业的,我已记不清了。然而,我一直记得父亲说的那句像他是自勉,又像叮嘱我的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考复习期间,老师布置同学回家练习写一篇作文。晚上,我就着煤油灯,一口气写了两篇,班主任陈老师专门在班上表扬了我。我的中考作文,就引用有我看书摘录的格言。语文、数学中考成绩都接近满分,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老师带着好几个同学来我家登门祝贺。

我参加工作以后,尽管父亲没有再对我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但这句俗语蕴含的道理,比如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读书一定要做摘录,写心得……已经在我的心里深深扎根。我发表的第一篇小小说《老阙》,文中写到一位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好干部“老阙”,原型就是我在县里工作的一位领导。我跟随他下过乡、驻过村,那些打动读者的生动细节,大部分都来自我笔记本记录的素材。

后来,我加入纪检监察队伍,依然保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习惯。我有本淡蓝色封皮的笔记本,是我今年参加本市勤廉榜样选树宣传工作使用的,几十页的内页几乎都被我写满了,绝大部分是我对拟推荐对象以及相关人员的采访记录。其中有位拟推荐对象,她是我们的纪检监察同事,有关她的采访材料,我根据采访记录整理出来的文字就有7000多字。

上周末,我上网查找资料,看到我近年来发表出来的我家的家风故事文章,就有《我的三伯父》《“党员干部能先选好田好地吗”》《母亲的祝福》《小事见大节》《晨扫》《千金难买的收获》等,回过头来再读还是有不少触动。尽管我的父亲已永远离开了我,但他以及老一辈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体会到:家风是我成长的“地基”。(梧州市纪委监委)

北海:以信息化建设助推巡察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追回“走丢”的工程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