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牛伟坤
成立于1990年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至今已走过33年。12月15日,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培养”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金的资助规模已从1990年的150万元提高到6.82亿元。33年来,基金累计资助近1.5万个项目,总资助经费达41.8亿元。
“目前,市自然科学基金已形成相对完善的资助体系,已成为北京地区基础研究前沿方向的指南针、创新人才的孵化器、优秀项目的储备库、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基金之一。”会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市基金委常务副主任张宇蕾说,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成效显著,近10年来,该基金项目负责人及团队共参与获得151项国家科技奖,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6项,占北京地区获奖总数的21.3%。
不断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是市自然科学基金的一大特色。近三年来,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逐年减小,年轻化趋势明显,青年负责人占比逐年增多。以2023年为例,负责人在45岁以下的占比77.2%,40岁以下的占比61.4%,30岁以下占比11.5%。市自然科学基金还于2018年专门设立“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鼓励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成为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带头人。
“市自然科学基金杰青的成长,有效构筑起了品牌效应。”张宇蕾举例,截至目前,受资助的212位市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中,先后有39位后续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3位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0多位获得国内国际奖励荣誉。截至目前,受资助杰青共发表高质量论文1057篇,其中508项成果发表在领域内顶级期刊上,“这些成果不仅在学术领域获得广泛认可,有望未来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今年,市自然科学基金还将资助端口前移,在全国地方基金中率先设立支持本科生的“启研”计划,支持来自三所试点高校的193位优秀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
“我们将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张宇蕾说,2024年,市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资助数量将从之前的40项扩展到60项;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金额将从10万元提升至20万元;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本科生“启研”计划的试点范围,打造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未来,市自然科学基金还将继续探索国际合作项目。目前,本市已率先设立外籍学者“汇智”项目,吸引来自31个国家的129位科研人员留京开展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