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制度+项目”建设 长三角创新性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日期:12-11
长三角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12月8日到9日,“贯彻落实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在上海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9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揭牌以来,已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145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坚持“制度+项目”建设 长三角创新性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总台记者胡祎玮: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共饮一江水,也共治一江水。如何“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探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联合治“水”,就成了突破口。

坚持“制度+项目”建设 长三角创新性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秋冬之交,记者来到位于上海青浦和江苏吴江的元荡,作为跨界湖泊,曾经因行政归属不同,沪苏两地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责任划分不明晰等问题,导致水质常年为劣Ⅴ类。对此,示范区开展了以元荡综合治理为样板的区域重点跨界水体联保共治行动和制度体系建设。如今的元荡水清岸绿,各色花卉草木将岸线点缀得色彩缤纷,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休闲。

坚持“制度+项目”建设 长三角创新性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元荡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是示范区制度创新的缩影。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以来,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通过深化联合河湖长制,共建环境监测网络,探索跨界饮用水源联合保护机制,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上升到96.2%,重点跨界水体水环境质量已提前达到或优于示范区2025年规划目标。

除了区域协同合作的深入,对生态治理新技术的探索也在进行。由同济大学牵头成立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已经完成扩建,2021年投用后,这里完成了近零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快艇等一批绿色低碳科研成果。

共建共享促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以来,坚持“制度+项目”建设,通过利用不同资源禀赋、形成优势互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产业发展新活力。

坚持“制度+项目”建设 长三角创新性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12月9日,新一批8个重大合作及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示范区,包括创新策源功能合作、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合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越来越受到创新企业的青睐。近几年,示范区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为牵引,进一步营造创新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浙江这家电子纸企业在示范区发展这几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纸模组供应商,企业80%的营收来自海外。

坚持“制度+项目”建设 长三角创新性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与此同时,示范区还通过推进创新产业重点项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位于江苏吴江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正在抢抓工期,计划明年5月开始启用部分算力大楼。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组成,项目建成后将加速示范区数字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算力能级。

目前,示范区创新产业重点项目已达53个。2019年至2022年,示范区两区一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1%,上市公司数量从44家增至7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560家增至2924家。

建立公共服务清单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四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聚焦老百姓的需求,打造跨域无感的公共服务体验,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制度+项目”建设 长三角创新性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眼下,联通长三角地区的沪苏嘉城际铁路、沪苏湖铁路等项目正在加紧推进。项目建成后,区域内部路网连通性不足、交通协同治理和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将得到实质性改善。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通过建立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打通了两区一县政务服务接件平台,也进一步方便了企业的跨区域经营;同时,推进公共服务重点项目29个,推动了示范区民生服务事项跨域无感的办理体验。

坚持“制度+项目”建设 长三角创新性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此外,示范区还通过探索组建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多个医疗专科领域,实现了三地居民诊疗信息互联、医保互通,支持三地医保免备案异地结算。

坚持“制度+项目”建设 长三角创新性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今年,示范区还建立了定点药店异地购药直接结算机制,惠及参保人员约250万;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已覆盖283万居民,实现了示范区居民的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的“同城待遇”。截至目前,示范区共计推出四批、57项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

解燃“煤”之急 增加煤炭运力投放 全力以赴护航供暖季 家风故事│会“算账”的母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