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纪委监委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全链条压实责任、全方位延伸触角、全周期深化治理,将项目落地、政策落实、企业感受等情况作为护航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监督重点。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山东高速上合经贸产业园项目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王炳慧摄
11月28日,位于山东省胶州市胶北街道的山东高速上合经贸产业园项目现场车辆穿梭、机器轰鸣,200多人的施工团队、50余台大型设备共同进行主体钢结构施工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该项目集合“物流+贸易+金融”等要素,是上合示范区国际枢纽港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的重要载体,预计今年年底实现主体项目封顶,2024年年中投入使用。然而几个月前,项目总经理张鹏还在为能否顺利开工犯愁。
“项目迟迟不能开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收到企业诉求后,上合示范区纪检监察工委、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纪检监察工委、胶州市纪委监委三方纪检监察机构召开联席会议,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联合调研,合力解决项目堵点。
“项目要进行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一致性调整,需要胶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汇报城市规划调整情况,申请给予项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同时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批准,最终取得‘两规’一致性批复。规划调整批复的周期较长,这对项目建设进度造成了较大影响。”调研过程中,张鹏向专班工作人员说出困难。
“经过实地调研发现,上合经贸产业园项目亟须解决获取控规调整批复、完成交通影响评价、实现项目地块内坟地迁移等问题,时间紧、任务重。”胶州市纪委监委“护航行动”工作专班负责人宋扬告诉记者。了解到项目难点后,三方纪检监察机构利用“联席会议+专班运作”工作模式,跟进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开展协同监督,协调胶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胶北街道等相关部门单位集中“会诊”,督促控规调整审批、交通影响评价、坟地迁移三个环节同步推进。
协同联动督促下,胶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快推进“两规”一致性审批;胶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铁路、交通等部门专家现场踏勘、编制论证报告,完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胶北街道挂牌督办迁坟事宜、逐一销号。“仅用40天,就完成了项目控规批复、交通影响评价以及项目地块内坟地迁移等工作。”胶州市纪委监委“护航行动”工作专班工作人员高玉奎说。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出全面部署。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强监督检查,有力有效服务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以来,青岛市纪委监委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护航进项目、监督在一线”活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一条监督主线,围绕重大项目从策划生成到开工建设再到投产达产的全要素、全链条、全环节,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持续健全“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监督闭环,助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廉洁运行。
“我们通过实化细化监督的载体抓手,靶向纠治影响营商环境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青岛市纪委监委“护航行动”工作专班负责人、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组长于学江介绍,目前已在全市的640个省、市、区(市)重点项目现场张贴监督举报公告牌715个,重点查纠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吃拿卡要、以罚代管等7种违纪违法问题,对逾期超期、停滞不前的项目倒推流程、倒查症结、倒追责任,推动解决制约项目落地问题115个。
围绕优化政务、市场、要素、人文、法治和服务“六大环境”,青岛市纪检监察机关选取涉企财政资金“绿色门槛”制度落实、招投标管理、企业信用修复等38个“小切口”开展专项整治,制发纪检监察建议48件、优化体制机制32项,以点带面推动问题整改,着力破解制约影响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深层次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473件,督促解决问题571个,有力保障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要深刻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要求,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理念,完善体制机制,以改革思维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持续把开展“护航行动”专项工作作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把手”工程,加强“室组地巡”四方协作、“组组”双向协同等监督机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同时与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完善“快速响应、共同会商、即时办理、工作共推”机制,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合力纠治损害营商环境问题。(记者杨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