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寒潮来袭,全国三分之二区域“速冻”,今年到底是寒冬还是暖冬

日期:11-25
寒潮冷空气气温厄尔尼诺降温

来源:极目新闻

近日,今冬以来最强寒潮一路南下,把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带到了东北、华北,送到了长江南岸。

有的地方降温10℃左右一夜换季

本周前期,在寒潮到来之前,已经入冬的北方多地暖出了气温新纪录,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气温超过20℃。22日开始,寒潮呼啸南下,各地气温纷纷从较常年异常偏高的状态转为正常甚至偏低。截至11月23日,全国已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区域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

最强寒潮来袭,全国三分之二区域“速冻”,今年到底是寒冬还是暖冬

目前,冬季的前沿已经推进到长江流域,大城市中南京、合肥、武汉、贵阳都已在11日至12日期间进入冬季,入冬时间与常年相比偏早。

而在浙江北部、江西东部等地,受寒潮影响11月24日都出现了10℃左右的降温,像杭州23日14时有23.3℃,11月24日14时降至13.3℃,一夜换季。

未来一周虽然冷空气频繁,但是对江南一带的影响有限,还不足以达到入冬的标准,江南南部的入冬进程可能会晚于常年。

11月24日,寒潮影响已经接近尾声,中央气象台已经解除寒潮预警。但根据预报,未来10天冷空气活动频繁,华北、东北地区的气温还将持续偏低。

具体来看,26日至28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将接力寒潮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至8℃。华北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

30日前后,还有补充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届时中东部将普遍降温4℃至6℃,局地降温8℃至10℃。

专家称气温骤降属于正常现象

这两天,一轮寒潮伴随着雨雪大风一路裹挟而来,目前冬季的前沿已经推进到长江流域。

断崖式气温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介绍,这次寒潮过程总体来说前期的基础温度比较高,前期升温非常明显。另外这次冷空气强度比较强,二者叠加,共同造成了这一次强寒潮过程。这次寒潮过程总体来说影响范围比较广,而且强度也比较强,应该是今年入秋以来最强的一次寒潮过程。而且还伴有一些雨雪天气,像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都出现了明显降雪。

符娇兰说,这种气温骤升骤降是比较正常的。一是11月份本就属于冷空气相对比较活跃的季节。根据数据记载,11月份是冷空气和寒潮频发的月份之一,同时因为11月份总体来说降水比较偏少,在冷空气过后,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会迅速回升,所以就会出现气温骤升骤降的情况。

今年到底是寒冬还是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宣布,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表示2023年极有可能是1850年以来历史最暖的年份。从统计规律来看,厄尔尼诺会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总体强度偏弱,北方地区出现暖冬的概率也会增大。

可是,寒潮频繁来袭,是否“打脸”厄尔尼诺?是否“打脸”全球变暖?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从历史上寒潮的活动情况来看,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资料表明,1961—2022年(top16强寒潮中)强寒潮活动主要出现在11月份,占全部强寒潮的38%。由此可见,11月份是我国寒潮活动的主要月份。

历史上其他厄尔尼诺的年份,如1987年11月份就出现了1961年以来最强的强冷空气寒潮过程;1998年(厄尔尼诺的次年),也出现了一次显著的寒潮降温天气;2014年的秋季到2016年的春季,发生了历史上第三次的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在这次事件过程当中出现了明显的降温天气,雨雪一直推进到我国华南广州等地。

“所以说,厄尔尼诺事件并不排斥冬季出现降温、出现强的寒潮天气。”周兵说,最近的两次寒潮天气主要跟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调整相关联,东亚大槽的位置偏西,使得东北等地低涡系统明显,不断有冷空气南下,“某种程度上与季节进程有关系,跟厄尔尼诺没有直接的关联。”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可能会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冷空气相对活跃。对我国南方来说,尤其是华南等地,降水比较频繁,出现像2016年这样的雨雪天气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是像2008年那样的冰冻雨雪天气可能性较小。

“厄尔尼诺对全球和我国的气候的影响和规律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它在不同的年份呈现出主要的一些特点还是有所差异。”周兵说,因此,厄尔尼诺并非等同于暖冬,寒潮并未“打脸”厄尔尼诺,也未“打脸”全球变暖。

极目新闻综合中央气象台官网、中国天气网微信、央视新闻、哈尔滨日报、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刘光博

山西施工事故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 王毅会见日本外相上川阳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