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采取措施关心寒潮下的户外劳动者

日期:11-23
劳动者杨磊天津市

新华社天津11月23日电题:多地采取措施关心寒潮下的户外劳动者

新华社记者

寒潮来袭,北方多地气温创立冬后新低。凛冽的寒风中,依然有不少户外工作者们坚守在岗位上。他们工作生活状况如何?各地各部门采取哪些务实举措关心低温下的劳动者?日前,记者在天津、吉林、山东等地进行采访。

电力工人朱斯朦,有了“科技伙伴”缩短了外出作业时间。23日,天蒙蒙亮,朱斯朦就来到了工位,戴好公司配备的加绒安全帽,穿上新发的冬季工作棉服,整理好今天的“低温巡视任务清单”,便与同事们一起出发了。

朱斯朦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输电运检室输电运维一班的副班长,作为一名输电线路运行员,保障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下主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他的职责。今年,“科技伙伴”大大缩短了他在低温天气下外出作业的时间。

“我们综合运用各类智能化运检手段,逐步以无人机固定机巢和自主巡检代替传统人工巡视。新技术的应用,在护航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恶劣天气下户外作业的时间,降低了安全风险。”国网天津城西供电分公司输电运检室副主任王泽跃介绍。

建筑工人韩孟宾,有了能够歇息的“茶水亭”。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创新产业园一期工程新型产业用地建设项目(一标段)工地里,6栋巨大的单体建筑正在建设中。未来,它们将承接先进制造企业入驻。

韩孟宾作为一名工地上的电焊工,正冒着严寒在操作面忙碌。韩孟宾说,工地上设置了茶水亭,休息时就可以在这里喝杯热水。回到生活区,统一提供的空调供暖,保障了工友有温暖的休息场所。

“为了做好更细致的应对寒潮工作,我们还会与工友定期开展‘生活会’,生活上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在会上提出,我们及时予以解决。”中建八局滨海-中关村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工会主席王振林介绍。韩孟宾说,这个暖心的举措,得到了工地上260多名工友的点赞。

外卖骑手杨磊,有了齐备的保暖装备。上午11时,杨磊的手机上订单声音不断响起,接到订单后,他带上头盔,穿上工装,擦干净电瓶车座上的浮雪,查看保温箱,骑上车前往商家取餐。

已经从业4年的杨磊,是吉林省长春市奔跑兔商贸有限公司的一名外卖骑手。22日至23日早晨,长春市经历了降雨转小雪的天气。“现在路面上比较滑,今天骑车得格外小心。”杨磊说。

杨磊所在的公司主要经营美团外卖餐饮配送业务,现有员工900余人,配送网点12个。公司运营总监吕彦霖介绍,为应对低温寒潮以及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公司在每年10月就会为骑手配备冬季头盔、手套、保暖护膝等御寒装备,并为每一台车辆加装电热手把和把套。

“在外卖配送站点内,我们还配备了电暖气,为外卖小哥提供热水、姜茶、奶茶等饮品,经常为外卖小哥准备铁锅炖、煮饺子等热乎饭菜。”吕彦霖说。

寒风料峭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户外工作者在岗位上默默付出。各地各部门正通过一件件实事,守护着低温下的劳动者。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多家单位此前联合出台《关于发布全省高温和低温津贴标准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安排与之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从事低温户外作业,且连续作业4小时以上(含4小时)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低温津贴。

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多项措施保障着冬季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在桓台县城区,329位一线环卫工人每天能够吃到免费的早餐。依托县城沿街商铺等,还设置了供环卫工人使用的休息点,让他们在工作之余缓解疲劳。

寒潮之下,多方守护,暖意汇聚……(记者白佳丽、李典、李双溪、叶婧)

寒潮持续影响我国 北方多地大幅降温 驻华使节宁夏行:感受中国黄土地上的乡村振兴脉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