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中国丨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个什么园

日期:11-04
新疆考古

来源:央视网

秋冬之交,位于吉木萨尔县北12公里处的北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遍地金黄色的芦苇在风中摇曳,与故城相映成景。

北庭故城遗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北庭故城遗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10月22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新疆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北庭故城遗址,近距离欣赏佛像和壁画,感受北庭历史文化的深厚魅力。

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偏东12公里处的北庭故城遗址,核心区域占地1.5平方公里,分为一内一外、一大一小两重城,是我国唐至宋元时期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对古代西域的繁荣稳定及古丝绸之路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北庭故城遗址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该遗址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集考古科研保护观光为一体

沿着北庭故城遗址参观道,依稀能辨认出四周城墙的轮廓、护城河,烽火狼烟、金戈铁马、商家云集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内城北门外台地上的1号遗址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物所在的北庭考古队正在发掘。

内城北门外。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内城北门外。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遗址从今年4月15日开始进行,这是一座面积800平方米的大型土坯构建的多间房建筑基址,坐北朝南,外有院墙。基址北墙长44.79米,残宽5.8米,西墙宽6米,现存大小房间7间。从地面和墙体看,遗址经过修补,始建可能是高昌回鹘王国时期,沿用至元代,遗址发现的瓷片和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出土器物接近。初步推断这里是一处重要的官署遗址。”郭物说,未来,这里将成为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公众展示的一部分。

在这里,很多人会问,什么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根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

通俗地说,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可以通过观摩考古现场、欣赏出土文物、消费文创产品、体验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接受考古熏陶、历史教育,深入了解遗址承载的文化与历史,理解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探寻人类社会的过往与将来。大家熟悉的圆明园、三星堆遗址、秦始皇陵等,都建成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而北庭故城是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3年,北庭故城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这座曾经被叫作“破城子”“唐朝城”的遗址,现已成为集考古、科研、保护和观光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吉木萨尔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保科科长赛依丁·阿不都拉介绍,遗址公园核心区域占地5000亩,包含北庭故城遗址、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和丝绸之路博物馆,今年已接待游客9.01万人次。

《北庭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纲要)》显示,公园未来的展示结构为“一馆五区”:遗址博物馆,城址区,西寺区,东、西河坝湿地景观区,农业景观区,综合管理区。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本体。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本体。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多途径探索遗址公园活起来

在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数十位小朋友兴致勃勃,或体验城墙修复,或探究寺庙建筑,或聆听生动讲解,这是丝路北庭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的研学游活动,将遗址公园、小分子画家村等地串联在一起,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精彩纷呈的体验课。

“每一次近距离的感知,每一次亲手修复文物的体验,汇聚起来便是对古老文脉的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吉木萨尔县教师孙浩宇说。

如何让遗址公园更加融入大众生活?近年来,吉木萨尔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携手北庭学研究院、丝路北庭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三方不断探索开展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

夯土、木柱、陶管……为最大限度保护遗址本体,在最小干预前提下解读、再现遗址,北庭故城以学术水准要求工程建设,利用现代工艺材料制作了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20:1的沙盘模型。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的沙盘模型。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的沙盘模型。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请准备好,我们要穿越到千百年前的佛寺……”一侧的沉浸式体验区内,在丝路北庭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讲解员祖力比亚·阿巴拜克里的引领下,观众站立在体验区内,顿时,大家眼前出现精美的壁画、宏伟的佛寺。“‘数字化’让我和观众面对的都不再是简单的参观,而像一场实地考古之旅。”祖力比亚说。

赛依丁介绍,北庭故城遗址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给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观看遗址本体的全貌,还能了解佛寺遗址内佛像的造型外观、制作工艺、修复保护过程等。此外,运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透明屏展柜交互式虚拟修复等数字化采集手段,展示壁画的原貌及修复过程,让观众体会与文物同在的历史场景。”

漫步故城之内聆听历史回声

北庭故城遗址监测中心平台硕大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一串串数字,空气湿度、温度、游客密度等多方面信息一览无余。

“平台利用遥感卫星、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和设施,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对遗址实现全方位监控,便于将相关监测数据实时回传至监测平台,作出预判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北庭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莉说,与普通公园相比,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起到基础性、指导性作用的是考古工作,这是它的鲜明标识,“文化遗产很脆弱,需要精心保护,否则一旦损毁,就不复存在,所以,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文物保护新理念和可靠技术为支撑,以切实有效的管理监督为保障。”

采访团聆听讲解。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采访团聆听讲解。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展示。

以郭物为代表的北庭考古队长期致力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他们栉风沐雨、青灯黄卷,一个个重要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和发掘,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翔实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掘报告。

郭物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求学期间,就被林梅村教授的“丝绸之路考古”课程所吸引。1999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随即申请加入考古所新疆队,投入对新疆和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考古研究。2006年4月,为了配合建设高昌回鹘佛寺保护工程,他第一次来到北庭故城。2011年4月,考古所新疆队与吉木萨尔县对北庭故城进行考古发掘和钻探,郭物再次来到这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代诗人岑参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描述的就是北庭的风景。虽然遗址的内外城核心建筑都已消失,但残垣断壁诉说着古城的兴衰。“我当时负责外城东城门的勘探发掘工作,感觉自己是在寻找岑参送别武判官的‘东门’。”郭物说。

从2018年起,郭物开始负责北庭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他率领团队逐步勾勒出日渐清晰的遗址格局。其中最让人关注的便是2021年“悲田寺”刻字陶器残片的发现,它证明北庭故城核心区曾经有座悲田寺,这可能和武则天长安年间,开始创办悲田养病坊并在北庭都护府推广有关系,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各个层面的有效管辖和治理。

自去年来到遗址公园,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杨传宇就承担着博物馆讲解、佛教美术研究等工作,这位新生代的历史研究人员认为,把以北庭故城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需要一代代人的赓续。

漫步故城之内,聆听历史回声,感受“挟千里以超里海,筑伟业而壮三军”的西域重镇豪气,也不由得为一代代遗址保护的坚守者们所感动。

国资央企组建98个交易分团 进博会采购聚焦三大领域 “近”享生活、乐享服务——感受贵州“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变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