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生态产业推动绿色崛起

日期:11-02
河池市农产品广西

新华社南宁11月2日电题:广西河池:生态产业推动绿色崛起

新华社记者黄浩铭、聂新宇

凤山县花团锦簇、人潮涌动;南丹县云海起伏、梯田壮观;东兰县碧水悠悠、油茶飘香……广西河池市是桂西北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建设广西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责任。近年来,河池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幅宜居康寿、产业兴旺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深秋时节,在河池凤山县峰峦重叠的喀斯特地貌山区之间,茂密的灌木丛中不时可以看到挂着绿油油果实的核桃树。核桃树耐旱,目前全县核桃年产量已达3300多吨,产值达7040万元。

凤山县凤城镇党委副书记杨秀铖介绍,种植核桃树可以有效改善石漠化山区生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被当地人称为“绿色银行”。

有着“寿源”之称的凤山县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健康食品产业。凤山县工业园区服务中心主任韦荣忠说,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凤山县双创产业园签约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凤山核桃、“凤栖源”长寿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已经形成品牌。2022年园区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总产值约1.2亿元,预计2023年同比增长15%左右。

河池不仅有壮美的喀斯特山地景观,还有大片的丘陵坡地,适宜种植板栗、油茶等特色农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河池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最大底气。

当下,东兰县18.5万亩板栗迎来采收季,山坡上成片的板栗林郁郁葱葱,饱满的栗果挂满枝头,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今年,全县板栗鲜果产量预计超2.6万吨,产值1.5亿元以上。

东兰县县长白玛泽仁说,近年来,东兰县坚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建成各级产业示范区204个,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家。成功创建5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7个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2个产品获富硒农产品认证,东兰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目前,河池市油茶面积、桑蚕生产规模、肉牛肉羊出栏量、淡水养殖面积均位居广西前列。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山水旅游资源和康养条件,康养游、体育游、生态游成为河池旅游市场新宠。位于黔桂交界处的河池市南丹县巴平湿地森林康养旅游景区内有被誉为“高山绿宝石”的拉希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内有大面积水体和森林景观,湖光与山色融为一体,环境优美。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山地自行车山地比赛中,来自全国14个城市的75名运动员来到巴平湿地森林康养旅游景区的比赛场地参与角逐,数万名群众前来观赛。

“学青会的举办为城市带来活力,深受群众的喜爱与支持,我们希望通过提供一流的赛事服务、为市民奉献精彩体育竞技,向大家展示河池南丹的魅力。”南丹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谭善亓说。

今年,广西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贵南高铁通车,河池与贵阳、南宁的时空距离被拉近至1小时。目前,河池九县两区全部实现通高速,“6横7纵8支线”的高速公路网形成,河池与百色、桂林、柳州、南宁、贵阳等城市的连接由曲变直,动脉畅通,百业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贵南高铁开通机遇,依托资源禀赋,加快发展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等,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经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说。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监督一点通”一线传真】望江:“监督一点通” 解决群众诉求更畅通 昆明发布:取消商品房限售限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