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原因何在

日期:10-31
北京市空气质量应急预案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倪元锦)受区域低压、逆温、静稳及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10月30日12时至11月2日24时,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提示市民近期减少外出和剧烈户外运动,做好个人防护。

这是10月25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发布后的首个预警。新版《应急预案》降低了预警启动门槛,其中,2天5级重度污染或3天4级中度污染达到橙色预警启动标准。

污染诱因:京津冀及周边低压高湿静稳

30日清晨,北京街头因空气污染导致能见度降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称,29日,大范围不利气象条件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转差,山前一带城市已达4级中度至5级重度污染级别。10月30日至11月2日,区域扩散形势持续较差,地面持续为低压系统控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中层气温偏高,早间有逆温,污染易积累且二次转化活跃,预计污染范围较大,对北京市形成一定输送影响,预计空气质量维持在4级中度污染。

根据《应急预案》,10月31日0时至11月2日24时,国一国二机动车、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北京市号牌国四柴油货车等实施限行措施。生态环境部门提示,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下,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根据属地空气污染情况适时减少或停止户外活动;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呼吸类疾病患者的防护宣传和就医指导。

预警分级:降低启动门槛助力减缓污染

近年来,北京市聚焦PM2.5,以超常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峰值浓度、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2023年新版《应急预案》降低了启动门槛,有助于切实减缓污染累积、保护公众健康。

与此同时,专家也指出,在秋冬季低压、高湿、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污染仍时有发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当前区域污染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容量,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易发生区域污染过程。

根据生态环境部《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行动方案》关于重点区域统一调整预警启动标准要求,北京市结合实际,对预警分级标准进行了优化调整,整体降低了预警启动门槛。其中,1天5级重度污染或2天4级中度污染即达到黄色预警启动标准;2天5级重度污染或3天4级中度污染达到橙色预警启动标准;3天5级重度污染且其中1天达到6级严重污染达到红色预警启动标准。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新版《应急预案》突出精准、科学,对工业企业、施工工地开展绩效分级,实施差异化管控。新增了对单车污染排放较大的载货汽车管控措施,新增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措施。同时,倡导减少溶剂型涂料、胶粘剂、清洗剂、油墨及其他溶剂型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辅材料及产品的使用;倡导企业合理安排运输,减少重型燃油(气)载货车辆使用,尽量使用国六或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输。

未来挑战:啃“硬骨头”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对于首都北京而言,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十年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空气质量全面大幅度改善。PM2.5浓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0微克/立方米,降幅达66.5%。

北京市坚持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聚焦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和扬尘,下力气调结构、抓治理、精管理,不断深化“一微克”行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完善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推动区域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1年更新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南,与其对照,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之路挑战仍很多。贺克斌指出,要重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对实现气候目标和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作用。

“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根同源,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能够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中长期来看,空气质量的改善,仅靠治污的力量是不够的,在碳中和路径约束下,结构调整到位,污染物排放量才有可能大幅度降下来。”贺克斌说。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聚焦全面深化人才强检”专题报道|卞叶:为“数”痴狂 小作坊里隐藏大秘密 “神奇咖啡”添加西布曲明一喝就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