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 | “有求必应”方能“一呼百应”

日期:10-30

“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是我的职责所在。”

“我一定给你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请相信我!”

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承诺来自一位敢担当、敢践诺的女村书记,她就是浙江省慈溪市白沙路街道西华头村党委书记孙利群。

曾几何时,西华头村不仅是个“负债村”,还是个“桥是危桥,路是泥路”的落后村。担任村书记13年来,孙利群带着干部群众勤劳致富,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20万元跃升至550万元,村集体资产从200万元增加到1.5亿元。与此同时,孙利群积极探索村级自治,该村被列入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并荣获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第三批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等多项荣誉。孙利群本人也获得了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10年初,西华头村要推选一位懂管理善经营的“当家人”,经营制衣企业的“老板娘”孙利群成了大家理想的人选。当年7月,经全村110多名党员公推直选,孙利群当选西华头村党总支书记。

“既然村民们选了我,那我就要脚踏实地,干出个样子来。”面对大家的信任,孙利群暗下决心。可是,刚上任就有一件棘手事摆在孙利群面前,那便是村综合大楼建设受阻。

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里计划建造一幢大楼。建设项目刚启动,就遭到一家企业的反对,该企业主认为大楼落地将影响企业的出行。于是,孙利群几次三番主动上门沟通协商,充分听取企业主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对合理部分积极采纳,通过多次优化设计方案,成功解决了该企业的出入行路问题。

2012年,大楼建成并成功出租,不仅给村里增加了集体资产1500多万元,还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0多万元。同年,孙利群开始推进闲置厂房改造建设工程,并将改造后的厂房对外出租,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再增加60万元。西华头村终于摘掉了戴了多年的“贫困村”帽子。村民们纷纷感叹,这个书记没选错。

乡村工作什么最难做?无疑是征地拆迁。2016年,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这一市级重点工程落户西华头村,伴随而来的是本村300多户村民的拆迁、近1000亩的土地征用。由于拆迁户大多数是世居的农民,大都有强烈的宗族观念,传统的居住习惯难以改变,对拆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对此,孙利群提出了“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工作方法。她先是利用党员大会、圆桌夜谈、村民说事的机会,让党员、村民代表这些“关键少数”深刻领会项目建设对改善村庄环境、完善功能配套、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关键少数”思想统一后,孙利群又将“目光”集中在他们的邻居、亲戚,由“关键少数”对“绝大多数”做好思想工作,夯实拆迁工作的群众基础。针对一些抵触情绪特别严重的村民,孙利群又一次次上门拜访,耐心解答村民疑虑,以服务村民的“有求必应”,赢得村民对村里工作的“一呼百应”,提前1个月完成征迁工作。2019年9月,宁波大学科技学院顺利开学。

为充分发挥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对村庄建设的促进作用,孙利群萌生了“校地党建牵手”的想法,通过“党建联合、校地联手、资源共享、活动共建”等方式积极推动科教园区党建融合示范片发展。

2020年6月,在村党委的推动下,白沙路街道成立了科教园区党建融合示范片,由西华头村党委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团委系统结对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假日学校教学、社会实践、项目对接等暑期活动。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青年力量的涌入,更好地激发了村庄的活力,提升了全村的精神风貌。于是,孙利群开始进一步打造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校地合作品牌,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开展“异彩纷呈话共建,校地携手展新篇”等联合党日活动,策划“我与小候鸟”“老党员慰问”等青年志愿服务,实现了学校资源与地方需求的“无缝对接”。

如今,孙利群作为科教园区党建融合示范片党委书记,5个村社的“大班长”,工作更忙碌了,但还是如往常一样走进村民中间,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回顾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我感到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今后,我会继续在点滴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展现担当作为。”孙利群说。(金旭绵余安琪)

引金沙江水 解滇中之渴 省纪委监委机关2023年“全员参与 同心同行”业余时间体育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