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集成增产 田间比武减损——山东秋收一线见闻

日期:10-13

新华社济南10月13日电题:技术集成增产田间比武减损——山东秋收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贾云鹏

山东省乐陵市孔镇镇吕门楼村的一块玉米地里,随着收割机轰鸣前行,一个个金灿灿的玉米棒被收进车斗,一行行玉米秸秆被粉碎还田,几台旋耕机紧随其后作业。“今年玉米亩产量达1400斤,每亩地能比去年多收200斤。”吕门楼村党支部书记吕廷良兴奋地说。

吕门楼村的耕地位于乐陵市10万亩“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核心区内。为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当地将村里的耕地全部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同时全面推广落实了“六统一”技术,即供种、深耕、播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管理模式的统一,提升科学种田水平。

山东省乐陵市孔镇镇吕门楼村的一块玉米地正在收割。新华社记者贾云鹏摄

山东省乐陵市孔镇镇吕门楼村的一块玉米地正在收割。新华社记者贾云鹏摄

“就拿深耕来说,前两年秸秆还田后,第三年就要深耕深翻,这样就能不断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耕地质量提高了,产量也就有了保障。”吕廷良说,当地还开展农技指导,每个关键环节都有技术要点和专家指导,粮食生产的精细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落地换来好收成。作为农业大市,乐陵市今年纯作玉米种植面积近88万亩。“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万国说,从测产情况看,全市玉米平均亩产1404斤,较去年增加100斤;其中“吨半粮”核心区玉米平均亩产达1713斤。

不仅纯作玉米增产丰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同样迎来“一田双收”。在禹城市禹兴街道姜庄村,种粮大户田光的80亩复合种植地块刚完成收获。“今年玉米平均亩产1500斤,大豆亩产150斤以上,均比去年有所增产。”田光说。

旋耕机在乐陵市孔镇镇吕门楼村的一块玉米地作业,为小麦播种做准备。新华社记者贾云鹏摄

旋耕机在乐陵市孔镇镇吕门楼村的一块玉米地作业,为小麦播种做准备。新华社记者贾云鹏摄

今年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第二年。针对农户反映较多的“机器不配套,种植、收获、管理太麻烦”等问题,山东在总结去年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今年对种植模式、株距行距等细节进行优化,为稳粮增豆、稳产高产提供保障。

田光对此感受明显。他将去年的四行大豆、两行玉米间作种植,今年改为四行大豆、三行玉米间作种植。“选用这种模式能更好找到合适的机械,种植和收获都很方便,省时省力。”田光说。

禹城市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到14.11万亩,规模居山东省首位。“我们还推广了封闭除草、适时化控等技术,尽力解决田间管理难题。”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培强说,以封闭除草技术为例,在大豆玉米播种后及时喷施除草剂,改苗后除草为苗前除草,可有效降低草害。

一场机收减损技能比武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小梁韩村的玉米地里进行。(受访者供图)

一场机收减损技能比武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小梁韩村的玉米地里进行。(受访者供图)

既注重技术集成增产,也重视机收减损。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小梁韩村的玉米地里,一场机收减损技能比武正在进行。5名农机手拿出看家本领驾驶玉米收割机,将玉米收入仓中。收割完成后,裁判员随即拿着取样框进入作业区,现场测算机收损失率。

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的赵虎镇寇庄村农机手郭学武说:“收割前就进行了充分准备,全方位保养和调试机械,收割时求稳不求快,这样能尽可能地降低机收损失。”

机收是确保粮食“落袋为安”的第一步。今年秋收,山东多地通过改良更新农机、培训农机手、组织田间技能比武等方式,引导提升机收作业质量、降低损失率,确保秋粮丰收到手。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 助力京津冀千行百业智能升级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王群决定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