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深入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大豆玉米田”里蹚出科技支撑粮油稳产新路径

日期:10-12
江苏省

眼下我省各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丰收在望。玉米穗子沉重地“低下了头”,大豆在玉米的“护卫”下籽粒饱满,长势喜人。

2022年,国家启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江苏深入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自主创新专项不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多措并举助力提升我国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产能和自给率。

大豆产需缺口较大,对外依存度高

玉米一穴一粒、大豆一穴两粒,一台播种机,可同时播种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10月9日,在徐州市睢宁县的一处农田里,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围观了这一新型播种器具的使用效果。

“这样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播种机,确实给力!”当播种机缓缓驶过田间,玉米和大豆已经顺利播种在泥土中,专家们俯下身子细细查看,发现播下的大豆和玉米种子在各自的种植行道内“安睡”,不由得连连称赞。

“以往,农户们总觉得种植大豆效益不如种玉米,对扩种大豆存有疑虑。”睢宁县岚山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杨志告诉记者。

“大豆是我国大宗粮油饲农产品,常年需求1.1亿吨。然而,目前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成本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陈华涛坦言,我国大豆产需缺口较大,因此,提高单产是提高中国大豆产能和保障我国食用大豆供给安全的必由之路。

科技赋能增效,提升农户种豆意愿

去年10月,农业农村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响水县国家耕地轮作项目——运河镇大豆百亩示范方进行现场测产验收,测得亩产量为368.26公斤,创造了我省夏大豆单产最高纪录。

“大豆单产提高了,农户对于大豆种植的意愿也提升了。”杨志说。2022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全国大豆高产竞赛,睢宁县凭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亩产155.0公斤、玉米亩产675.0公斤的成绩,获得全国大豆高产竞赛“金豆王”称号。

提升大豆单产,高产栽培技术攻关是关键。陈华涛解释,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单位面积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当四者的乘积最大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他认为,大豆“一二三”高产栽培技术是提升大豆单产水平的关键技术,即“一播全苗”“二肥”“三水”。

播种难是大豆生产的一大难题,生产上缺苗断垄、疙瘩苗现象让种植户们饱受困扰。对此,陈华涛认为,“苗匀苗齐”是大豆高产的基础,采用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可确保“苗匀苗齐”,实现“一播全苗”。在施肥方面,应把握两个关键施肥节点,底肥和鼓粒中后期叶面肥。在水分管理方面,三个关键时期的水分供应也很重要,包括播种保苗水、开花结荚水和鼓粒水。

倒伏是大豆生长周期中容易遭遇的又一“劫”。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研究员顾大路告诉记者,倒伏是大豆生产上常见的问题,一般初花期倒伏产量损失最大,轻度发生时减产率可达20%—30%,严重发生时可以达到50%以上。

“倒伏常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抗倒伏品种、合理种植密度、及早定苗、科学施肥和防治病虫害。此外,大豆落花落荚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科学选种、肥水管理外,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保花护荚,从而保证产量。”顾大路建议。

给农户看得见的全方位保障,才能给农户增收致富上好“安全锁”。杨志介绍,岚山镇通过技术引导、农具推广示范,直接入户沟通交流、培训讲解,精细化田间管理跟踪服务,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沟通,最大程度解决农户的种植难题。

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

近日,在睢宁县王集镇田河村,一片条带状的农田格外醒目。交错的两种作物高矮不一,颜色各异,这里是省农科院根据当地种植特点熟化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

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达80%以上,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8000万吨以上的大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袁建华解释,如果把一部分田拿出来直接种植大豆,又会减少原本种植其他作物的价值。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是一个优良的解决方案,既能保证玉米基本不减产,又能实现增收一季豆。

“大豆和玉米间作,原理是玉米缩株保密、扩间增光,玉米通过边行效应充分利用光照条件,大豆获得底层光照,二者相互协调生长。”袁建华告诉记者,玉米和大豆间作,不仅可以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而且还能多收一季豆。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实现稳粮增豆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陈巧敏认为,必须抓紧研发复合种植模式的适配机具,确保大豆玉米种得了、收得好,促进大豆玉米提质增效,切实帮助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户致富增收。

陈巧敏谈到,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是要有实用高效的种管收作业机具作为保障,如果没有农机的突破,这项技术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2022年,在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支持下,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所相关专业所针对产业痛点问题进行任务分解、协同攻关。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所开发了一整套适用于带状复合种植的耕整地、播种、植保和收获装备,提高了这一模式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和作业效率。

“岚山镇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近1.2万亩,相较于去年的4200余亩,有了较大提升。”杨志介绍,只有农户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顾虑打消了,才能真正将这种模式推广开来。

油料作物产量上升了,农户钱袋子也就鼓起来了。他举例,油料作物产量纯作的玉米和大豆田亩产在600公斤和300公斤左右,而带状复合种植田每亩则能同时产出550公斤左右的玉米与130公斤左右的大豆。复合种植的综合产量远大于单作大豆或玉米的产量,每亩经济收益估计能够提高300—400元。

“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稳粮增豆、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对解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俞玮表示,2023年,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0万亩,在模式确立、品种选配、机具装备、肥水运筹、生化调控、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下了狠功夫,目前田间优势明显,大豆和玉米相伴,长出粒粒饱满的果实,已是丰收在望的景象。

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田”,睢宁县走在全国示范前列。从去年开始,睢宁县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对100多个大豆、玉米品种进行筛选测试,今年选择了耐密植、抗倒伏较为优秀的品种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推广,“大豆玉米田”未来将常见于地头田间,为农户增加更多的经济收入,为国家油料作物安全添砖加瓦。

目前,江苏一些县区已经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灌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礼宁介绍,灌云县积极探索“灌云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新模式、新技术、新经验,全面提升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种植水平。截至目前,该县已自主培育“灌豆”系列新品种(系)40多个,“灌云大豆”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技术创新提产量,智能农机应用显神通

“每年新型农机层出不穷,虽然更新换代较快,但是成熟机械较少,导致种植大户在购买农机时仍有顾虑。”杨志坦言,成熟的农机设备是农户扩种大豆的信心“加油站”。目前,岚山镇已经用上了智慧播种农机、智慧田间管理农机、智慧收获农机等,从技术上打消农户对扩种的顾虑。

一种播种机能否同时播种大豆和玉米?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山东优尼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气力式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精量播种机,采用气力式排种,在完成精播的同时,可实现施肥、播种、封闭化除高效一体化作业。

播种时种子同时下地,丰收的季节也能同时收获大豆和玉米。现场,一款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化联合收获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倪有亮介绍,这款联合收获机适用于大豆4行、玉米2行的复合种植模式,不仅玉米果穗剥净率高,而且大豆破损率低。

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和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两大行动”,围绕“全程、全面、智能、绿色”主题,加快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特色农机化率达62%。”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沈毅对江苏农业机械化发展期待满满。今年,我省承担了全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任务,被农业农村部等4部委确定为“一大一小”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江苏力量”。

农机先进还不够,还要考虑农户会不会用,好不好用。现场,记者注意到,不少专家从农机的实用性角度考虑问题。目前,机艺融合不够深、农户购机意愿不够强、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够高等问题仍然存在。“要深化机艺融合。”沈毅表示,要引导各地加强大豆玉米农机与农艺集成配套技术研究,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制定适应当地土壤条件、品种选配、机具配套的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或规范,为种得好、防得住、收得上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

我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专题审计 尝“鲜”好时节,专家提示谨防“海鲜杀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