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盛会 精神的盛宴——杭州亚运会赢得外国记者广泛赞誉

日期:10-05

杭州亚运会,是超过1.2万名运动员竞技的舞台,更是各个国家和地区1.1万余名媒体记者的新闻盛宴。

他们在赛场同呼吸、同感受,他们在亚运村彼此交流、共同分享,他们奔波于主办、协办城市,体验亚运会给人们带来的惊喜蝶变。

每一天都有全新的体验,“Amazing(惊艳)”,这是外国媒体记者在点评杭州亚运会时使用的“高频词”,一个个亚运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透过他们的笔触和镜头,传递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借着亚运之“风”,透过浙江之“窗”,惊喜仍在继续……

办赛能力世界领先

向全世界呈现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这是杭州亚运会向世界许下的庄严承诺。

金秋时节,丰收时刻,诺言正一一兑现——

从惊艳的开幕式到一流的场馆设施,从流畅的赛事组织到周到的服务保障,外国记者由衷感叹:“杭州亚运会的办赛能力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繁忙的工作间隙,半岛电视台记者大卫·伊恩·斯托克斯常常打开手机,回味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就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不愿意错过每一个细节。数字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宛如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拱宸桥跃然于运河之上,连接起古今,每一帧画面都让他震撼,“这场开幕式是智能与绿色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给人以无与伦比的美学享受。”他说,开幕式是一场盛会筹备情况的缩影,观看过这场开幕式就知道杭州亚运会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当得知杭州是第一次承办重大国际综合性赛事,贝鲁特广场电视台记者萨利姆·阿瓦达表示“难以置信”。作为一名资深体育记者,他参与过许多重大赛事报道,“举办一个大型赛事就像运转一台精密设备,哪怕有一个零部件出问题,就会产生链条式反应,赛事就无法正常运转。”在萨利姆·阿瓦达看来,杭州亚运会赛事组织如此高效有序主要得益于高科技的“嵌入”,例如依托于赛事成绩发布类系统,在成绩核实后,5秒内就可以实现赛事信息发布,大大提升了媒体工作效率,“这届亚运会感觉像是一场‘科技博览会’。”他说。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媒体记者的“大本营”。“每个座位都有电源插座、网络接入服务等,志愿者翻译服务周到热情。”来自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的记者拉曼·维纳斯瓦兰对中心提供的工作服务保障非常满意。在生活区,他还发现不少惊喜,媒体餐厅里的餐盘和碗使用的是稻壳材质,在商店购物时可以使用小程序快捷方便地开通移动支付功能……在他看来,这些细节处处彰显了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

开赛以来,来自日本篮球协会的记者SeiichiIzumi一直在关注奖牌榜的变化,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让他惊叹中国体育的进步与发展,“‘东道主’靠实力摘金夺银,践行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他说。

亚洲文明交流互鉴

体育拥有无穷魅力。在这里,外国记者们不仅真切感受到力争上游的体育精神,还体验到了深沉浑厚的人文情怀。

一场杭州亚运会,再次将亚洲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可触可感。

“Thankyouforallyourhelpandkindness(谢谢你的帮助和好意)。”在中国轻纺城体育中心体育馆媒体留言本上,有一条巴西记者玛丽娜写给“小青荷”的感谢信。原来,玛丽娜刚来到场馆时,志愿者热情地为她引路,并根据她的饮食习惯给予了照顾。一场亚运会,让原本远隔千山万水的两个陌生人成为朋友。赛场上中国观众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鼓掌欢呼的场景同样让玛丽娜感动不已。“中国人民的友好让我在这里感到宾至如归。”她说。

作为杭州亚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亚运村是1.1万余名媒体记者共同的“家”。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媒体记者,在这里共同“解锁”中国文化、杭州故事。

来自伊朗的记者里查·拉贾帕尔只要一有空,就喜欢往亚运村的文化屋“钻”。他特别喜欢在袅袅古琴声中,感受中国的茶文化。“西湖龙井的口感很棒,我打算带回去给家人和朋友品尝。”里查·拉贾帕尔笑着说,不仅行李箱快装不下了,就连手机相册容量都被“塞”满,其中亚运村中秋晚会的照片和视频就占了好几个G。“这是一段非常美妙的亚运记忆。”在他看来,东道主在亚运村展示多彩的传统文化,既彰显了文化自信,也让来自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在中国式浪漫里,传递心意、走近彼此。

体育是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呈现方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形式。东亚的武术、南亚的卡巴迪、东南亚的藤球……民族特色、地域风情,亚运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杭州亚运会上尽数展现。“我特别关注这些在亚洲各区域富有代表性特色的项目。”印度记者普兰贾尔·普拉缇玛·达斯说,感谢杭州亚运会,为亚洲文明交流对话搭建了舞台。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外媒记者看来,杭州亚运会不只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精彩纷呈的人文交流盛宴,承载着人们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正如杭州亚运会主题歌《同爱同在》中所唱:“亿万个骄傲的声音,汇聚成一句话,你和我同住亚细亚……”

亚运时刻精彩纷呈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亚运赛事与亚运城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在外国记者眼中,精彩纷呈的亚运时刻,一定少不了一流场馆的印记,主办、协办城市的风采。

“未来感”是很多第一次来杭州的外国记者共同提到的词语,来自加拿大的记者阿伦·亚当斯原以为在场馆和亚运村周边看到的移动支付、VR购物、AR无人驾驶车、智能机器人等众多“黑科技”只是没有商业化的“展品”,没想到这些技术早已融入到公众生活,特别是随处可见的新能源车让他感到新奇,“在我们那里电动车不多,街道会比较嘈杂,而杭州则非常安静且干净,充满了现代感。”阿伦·亚当斯说,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震撼,他很难用只言片语来描述,也许大家都应该亲自来看看,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到中国正在掀起的创新浪潮。

有记者在城市漫步,也有记者对浙江的乡村兴趣浓厚。这两天,瓦努阿图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广播制作主管玛丽-诺埃尔·瓦亚尼来到余杭小古城村“打卡”。她被眼前的场景深深地吸引:错落有致的农家洋房、干净整洁的柏油村道、文艺古朴的低矮院墙……“没想到这里的农村基础设施完全不输任何大城市,交通路网很完善,房屋也整洁美丽,和我去过的很多传统村庄都大不一样。”在小古村城村,瓦亚尼还听到一个有意思的名词——“千万工程”,“浙江的乡村建设可以给其他地方提供参考和借鉴。”

漫步在浙江城乡,外媒记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杭州亚运会提出的办赛理念其实也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随着这场盛会的举办,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中受惠,共享亚运成果。

在绍兴采访时,韩国MBC电视台记者朴宰雄亲眼目睹亚运推动这座古城前行的种种印迹: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将杭绍串联起来,激发城市活力;城市道路拓宽,不少道路还增设了潮汐车道、智慧路灯,方便市民出行;亲子健身区和邻里交流区相继建成,市民户外运动有了更多选择……“这是举办亚运会释放出的红利。”朴宰雄说。

众多外媒记者相信,杭州亚运会的积极意义现在已直观可见,未来,时间还将带来更丰富的馈赠。

(记者李攀朱承王雨红来逸晨陆欣金燕翔共享联盟·越城鲁人杰)

多彩假日 活力中国 “诗和远方”背后的交通网越织越密 习言道|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