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题:在这里,制度创新“良种”不断播撒
新华社记者王希
“我们开展业务需要进口生物样本,常规流程是进口一批申请一次,手续多、时间长,而生物样本对时间、温度、湿度等都有严格要求,不能在港口长时间滞留。”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曾令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主任科学家范广益一筹莫展。
对此,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管委会联合海关等部门,探索开展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模式,由原来的逐批申请调整为按年度集中申请、一次审批、分次核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这一模式不仅惠及华大基因,也为当地发展基因科技、海洋生物等产业打通了样本进口的便捷通道。
这是9月14日拍摄的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进刚摄)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
作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10年来,自贸试验区紧扣制度型开放新特点,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发力,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试出了新经验,闯出了新路子,改出了新成效。
“原来‘海淘’退换货流程多、时间长,有时怕麻烦我只好勉强接受并不满意的商品。现在有了新的政策,售后更便利,我更能放心‘买买买’啦。”在河南自贸试验区,一项名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的制度创新,令热衷于“海淘”的消费者刘女士十分开心。
据郑州海关所属新区海关副关长阎红介绍,这项改革允许电商企业将原本设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的专门退货仓库内迁至区域内,与原有的保税仓库合并作业,通过减少中间环节以缩短整体退货时间,不仅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实际退货需求。
“为国家试制度是自贸试验区的责任所在。”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召龙表示,设立6年来,郑州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16项,包括“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等1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
消费者在河南郑州“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购物(2019年1月摄)。新华社记者卢烨摄
一粒良种,可以播撒希望;一株新苗,可以长成大树。
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建成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设第一个自由贸易账户、实施第一批“证照分离”改革……10年来,自贸试验区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结出了制度创新的累累硕果,不仅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速构建,也推动了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和营商环境的明显提升。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10年来,党中央先后部署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约18%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开展共性试验任务,各自贸试验区还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差异化的探索创新。
例如,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获批4年来推出179项海洋领域便利化改革措施,以制度创新优势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大力整合中部地区文化资源,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广西自贸试验区聚焦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核心区和面向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集聚区。
“广西自贸试验区是全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自贸试验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广西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杨春庭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