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降本促增收——四川粮食生产大县秋收见闻

日期:09-29
三台县刘斌四川省

新华社成都9月29日电题:提质降本促增收——四川粮食生产大县秋收见闻

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江毅

收完田里的水稻,将一袋袋稻谷装车,交给当地粮食收购企业……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鹤林村村民刘斌拿到钱,发现他家13亩地的谷子比去年多卖6000余元。刘斌想知道是哪儿多赚了钱,就开始细细算起了账。

“一亩地的谷子去年收了1300多斤,而今年达到近1600斤,多收了300斤左右;每斤谷子的收购价又比去年多了2毛钱,一亩地就比去年多卖了差不多500元,13亩地差不多就多卖了6000余元。”刘斌欣喜地说。

9月22日,在四川省三台县,一名农民正在使用收割机作业。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摄

种粮不增收,是人们对粮食种植的固有印象,也是困扰种粮户的“老大难”问题。“三秋”时节,记者在四川粮食生产大县走访时发现,随着订单农业、优良水稻品种的推广,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快普及,不少地方水稻亩产有所增加,米质也大大提升,实现增收的农户越来越多。

水稻亩产增加,首先得益于优良水稻品种。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让刘斌家地亩产增加的水稻品种“泰优粤禾丝苗”是三台县2023年粮油“三品”工程的主推品种,亩均可实现增产200至400斤,三台县今年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

9月22日,在四川省三台县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工厂内,工人正在加工粮食。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摄

9月22日,在四川省三台县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工厂内,工人正在加工粮食。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摄

“好品种不仅增产,打出来的米的品质也特别好,企业收购价高一些,市场上也好卖,大家都赚钱。”一名粮食收购商说。

在四川省会理市鹿厂镇银坡村的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内,风吹稻田,稻谷飘香。村民肖玉仙3.5亩田地里金黄的水稻长得又紧又密。“今年镇上引导我们种‘滇禾优615’,发现这个新品种特别适合我们这一带比较干燥炎热的气候,估计每亩增产300斤没啥子问题,米也很香,肯定能卖出好价钱。”肖玉仙说。

9月20日,这是四川省会理市鹿厂镇银坡村的水稻现代农业园区。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摄

9月20日,这是四川省会理市鹿厂镇银坡村的水稻现代农业园区。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摄

除了收入增加,在订单农业和机械化种植生产的助力下,种粮成本也在降低。为刘斌提供水稻种植技术服务的,是四川农业科技企业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技术顾问蒲有能介绍,只要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企业就可为粮食种植户提供工厂化集中育秧,无需占用耕地。

“相比起传统人工育秧,算下来,一亩地育秧的成本能够减少200元左右。”蒲有能说。

对于种粮大户来说,除了在粮食种植上增产提质,通过在其他生产环节降低成本,增加的收入也十分可观。三台县宏梅家庭农场流转了三台县金石镇的1700亩田地,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农场负责人林红梅说,农场购置了100余台农业机械,可实现机械耕地,无人机施肥、撒药、播种,机械化收割,几乎全部环节都由机械完成,大大节约了成本。

“今年我们粮食种植纯收入可达7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我们对其他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带来的200余万元收入。”林红梅说。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玉兔二号月球车最新路线图公布 纪检监察机关强化节前教育提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