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包袱’后,我重新燃起工作热情,现在主要负责村里乡村卫生、妇女儿童等方面的工作……”近日,我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大营村走访时,该村委干部肖某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
此前,肖某在大营村担任村干部时,因村级资金管理不规范、违规领取补贴、拒绝清退违纪所得而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肖某受到处分后不仅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经常是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状态,还影响了该村其他干部的干事激情。我与镇纪委开展了两次回访,效果不明显。
为了解和掌握肖某受到处分后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我和栗木镇纪委、村委干部成立了回访小组,走访了其他干部和群众,并组织开展集中讨论。
“她是不是对我们给予的处分不服?”
“她十多年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为村里做了很多贡献,经常在项目实施期间牺牲自己的时间来监督、协调工作……”
“她平时是个很注重个人声誉的人,可能觉得受处分丢了面子了。”
回访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认真地分析着。
我边听边翻阅手中的回访记录,想起前两次回访时她都只是坐在一旁低着头听着,沉默不语,偶尔抬起头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
“肖某的态度和情绪我都看在了眼里,她还是对处分的结果心有芥蒂。”回访教育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于是我根据肖某违纪问题性质,量身制定回访教育计划。
第三次回访教育前,我做足“功课”。抽调与肖某认识多年的干部参与回访工作。又给回访组实行小分工大合作,镇纪委负责收集相关政策以及对该案“法、理、情、责”方面重新梳理;村委干部则做好肖某家庭情况摸底工作,不断释放对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不冷落、不抛弃、不放弃的强烈信号。
“肖某与我同村,从辈分上还要叫她一声姑婆,由我去跟她唠唠家常,给她做思想工作。”该村支部书记说道,“而且肖某的丈夫身体不好长年吃药,两个女儿又在外地生活,这段时间我看到她经常一个人在地里挖马蹄,不如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帮帮她挖马蹄……”
在了解到肖某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后,我与回访小组立即又调整回访方案,由村里党支部组织几个党员干部帮助其分担农活,在互帮互助中不断拉近了双方距离。
在正式开展第三次回访教育时,我又收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定,跟肖某详细解答其中条规,一次次的真诚交流,最终帮助她认识到错误,解开了“疙瘩”,卸掉了“思想包袱”。不久后,肖某主动到栗木镇纪委退回违纪款4000余元。
“我当了十多年的村干部,不说有多大的功劳,苦劳还是有的,却因对政策的不熟犯了错误,受到这样的处分,心里真是想不通……”肖某最终吐露了心声,“今天,你们给我讲透讲明白了,让我从负面情绪中走了出来,我又有了重新干事的勇气……”
回访教育不是为访而访,只有契合受处理处分干部的内心需求,才能真正做到“暖心”。只有把回访教育与排忧解难结合起来,才能走进受处理处分干部心里,做通思想消除顾虑,发挥挽救、教育、帮助的作用,用真心扶起“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恭城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