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不能埋怨年轻人不读书”,又被戳了……

日期:09-14

锐评|“不能埋怨年轻人不读书”,又被戳了……

“刷短视频的人多了,看书的人少了。”在北京文化论坛嘉宾访谈中,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谈及当下社会阅读现状,表示上班族时间被打得七零八落,除了日常生活外,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做大部头阅读,不能以此埋怨年轻人没有坐下来好好读书。而阅读,也不仅是读文字、图像,短视频、有声书、博物馆都可算一种阅读。诚如其言。如今,移动互联深度嵌入日常,现代人生活状态也发生巨大变化,碎片化阅读正成为一种常态。走路、吃饭、等车,乃至会友、聊天、看电影,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与手机相伴,手指上下翻飞、屏前来回滑动,大量信息扑面而来,时政资讯、鸡汤短文、娱乐八卦应有尽有。特别是随着短视频风起云涌,“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等内容比比皆是,受众群体颇为庞大。无论乐见与否,这些“速成”“快餐”,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获取“知识”、拓展“见识”的重要途径。一个社会的阅读形态,当然不会一成不变。以更长的时间轴看,从口耳相传到削竹成简、裁帛作书,从结绳刻木到图画文字,人类的知识获取方式始终在随媒介发展而更迭。由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不过是其中的一次变迁。而古人,也多有“马上、枕上、厕上”阅读之好。说到底,人们对“读屏”忧心忡忡,反感的不只是阅读形态,更是附着其上的内容,大多“营养成分”含量过低乃至“有毒”。似是而非的历史典故,支离破碎的知识文本,浅薄干巴的观点逻辑……无益于人们思想认识的提升,甚至还可能破坏业已形成的良好思维习惯。有研究发现,人类的平均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那么,如何在大幅收窄的专注时长中,提升“碎片化”阅读的质量?其实,就文字量或知识点论,今天的“低头族”所能接触的,已经超标,问题的关键是让这些“速成品”营养起来。这一方面,需要主动择取质量高的信息源,不能什么“投喂”、谁的“投喂”都咽;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按图索骥”,有意识地与深阅读相互搭配,犹如拼拼图,围绕一个主题,哪怕只是一小块一小块,最终也能构建起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阅读时间“零碎”,阅读内容“不碎”,才能最终实现阅读的价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阅读之愉悦,何其珍贵。今天的我们,身处纷繁复杂的信息汪洋。是误入乱花丛中,还是拥抱知识宝库,怎样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广阅读+深思考”,勤勉真诚,点滴吸纳,方为正途。

湖北一80后为升官而迷信“大师”,曾是全市最年轻处级干部之一 一图看遍天津直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