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小板凳”上话治理——重庆城口创新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日期:09-13
重庆市乡村振兴

新华社重庆9月13日电题:“小板凳”上话治理——重庆城口创新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新华社记者李晓婷

走进重庆市城口县高楠镇“老杨话楠事”群众说事处,不大的房间内座无虚席,老党员杨常发熟练地泡起一壶热茶,四五个村民围着一张方桌畅所欲言。“老杨,我想在镇上找点活干,你们有没有办法?”“老杨,我家门前的垃圾没人处理怎么办?”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能在“老杨话楠事”群众说事处看到,身为基层解事员的杨常发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老杨”。

城口县高楠镇解事员杨常发(右二)和工作人员深入农户调解纠纷。(罗小芳摄)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小到环境卫生,大到矛盾纠纷,事事总关情。为更好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城口县近年来聚焦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推行“群众说事、干部答题”工作机制,创新群众参与机制。

群众有诉求首先得找到“摆道理”的地方。为此,城口各地以乡镇为阵地中心点,依托综合治理中心和网格化管理模式,搭建起“乡镇说事处、村社说事站、网格说事点”三级平台,帮助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大山里的村民出村困难,那就在自家院落网格点里搬出个小板凳和解事员谈心解惑;遇到化解不开的纠纷,就和矛盾方一起在乡镇说事处喝喝茶,听听法律专家的意见。”城口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易国刚说。

“小板凳”上说难事,一壶茶里解难题。如今,在城口,像“老杨话楠事”群众说事处这样的村民说事平台共有143个。

干净温馨的城口县沿河乡红岩村群众说事站。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有问题想反映,又不方便前往说事点怎么办?在城口县沿河乡政务服务中心数字屏幕上,记者见到另一种“说事”办法。“村民有诉求直接登录手机民情信息平台‘下单’,线上接到诉求后会第一时间‘派单’,逐级交由干部线下分类办理。”沿河乡党委书记易伟说。

记者看到,一位村民在线上平台反映“沿河乡红岩村2社老粮站路口垃圾箱已满”,仅两分钟时间,线上平台就反馈了处理意见并派出环卫工人现场打扫,不一会,一张清理完成的照片便上传到平台。“为保证事事有回应,我们会定期对派单处理情况进行核查督办,相关干部未能及时完成办理任务将受到问询。”易伟说。

城口县基层解事员在收集群众诉求。(宋鹏霄摄)

解决了“去哪说”,还得解决“找谁说”的问题。走进沿河乡红岩村王家院子,院落长王仕海正带领院落里几户人家打扫院落卫生。王家院子共有常住农户19户88人,返乡发展的村民王仕海主动带领大家整治院落环境;谁家娃儿放学没人管,王仕海和妻子就在院里办起课后学习室……

“热心肠”王仕海当选为院落长和说事点的解事员。村民们都说,“王院落长说话好使。”今年大年三十深夜,院里一对夫妻因外出打工的矛盾爆发激烈争吵,王仕海听到动静赶忙从床上爬起来,拉住了赌气要出走的丈夫。“把这家丈夫劝住后,过完年我帮他一起找了个干建筑的活,有了稳定收入,两口子也不吵了。”王仕海说。

城口各说事平台招募当地工作能力强、说话做事威望高的党员、离退休干部、新乡贤、网格员、院落长、“法律明白人”等担任解事员,形成“有事找志愿者,无事当志愿者”的氛围。

易国刚介绍,如今,明通镇“乡贤说事”、岚天乡“乡村会客厅”等各类新乡贤调解组织有效化解各类邻里纠纷和信访积案2000余件,收集意见建议1000余条。城口已实现90%的矛盾纠纷在乡、村两级化解,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2%。

国家移民管理局政务服务平台开通外国人签证证件网上预约查询等功能 江苏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