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检察,有着为民解忧且润物无声的独特魅力。我愈发热爱,愈加敬重,愈觉坚定。”
陈美辰和办案组成员讨论案情。
“民事案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最贴近,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急愁难盼的实际问题。”当被问及从事民事检察工作有什么感受时,北京市顺义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陈美辰用了三个“任何一个”来总结:任何一个民事案件都关系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既关乎当事人的个人利益变化,也关乎案件示范效应带来的群体利益变动;任何一个民事案件都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直观司法感受,既关乎个案当事人的获得感,也关乎社会整体的安全感;任何一个民事案件都决定着检察形象的日常塑造,既关乎当事人的幸福感,也关乎当事人身边亲友乃至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自2016年研究生毕业进入检察院工作后,陈美辰长期扎根于民事检察一线,从北京市顺义区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领域检察专业能手”到北京市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业务能手”,再到“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业务竞赛标兵”。陈美辰说,自己是法律梦想成真的幸运儿,更是检察梦想的坚定守护者,一路走来,不变的是心中的热爱。
精雕细琢,让案子经得起推敲
“精细化”,是陈美辰挂在嘴边的一个高频词。她认为,审查案件不应局限于卷宗本身,应充分行使调查核实权,需要细化案件外围工作。
在办理一件买卖合同纠纷检察监督案时,陈美辰所在的办案组发现,该案被判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公司,当事人主体资格存在问题。而这一问题关涉案件的基本事实,办案组决定对此进行细致调查。
其间,办案组先是调取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登记的公司信息,随后又赴公司所在地调取纸质版的工商档案。“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从北京出发,先是乘坐飞机,然后换乘绿皮火车,再倒乘汽车,才到达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陈美辰回忆说,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从档案室里找出该公司的工商档案后,一页一页地复制,办案组才拿到了关键证据。之后,办案组又来到该公司登记地址进行实地走访,核实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查明了该公司早已注销的事实。最终,检察机关对该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并获法院采纳,为原告挽回近30万元经济损失。该案也获评2020年度北京市检察机关民事诉讼监督优秀案件。
“精细化的调查核实,不仅体现在对证据‘精益求精’,也体现在对一类案件所涉及的行业政策沿革、专业知识、发展情况,以及审判理念更新的细致掌握。”陈美辰告诉记者,在参与办理一起债权转让合同纠纷检察监督案时,因为案件涉及金融领域特殊的交易模式,为准确认定案涉合同的法律性质及效力,在全面审查合同的基础上,她花了大量的功夫梳理政策精神和分析类案情况。“我系统梳理了近10年的相关政策,在分析政策变化的时间节点的基础上,标注出重要的节点,从而进一步分析出相关政策对于审判理念的重大影响。与此同时,我还将查找出的大量类案根据地区、年份、裁判结果、案件数量等要素列成表格,结合相关政策、九民纪要等,总结出不同时期审判理念和审判结果的不同情况。”
最终,办案组在充分掌握行业背景的前提下,以“穿透式”监督识破了当事人构造的交易表象,准确认定其实际形成的法律关系。正是前期扎实的基础工作,为实现精准监督提供了充实的法律、政策及现实依据。
“‘硬骨头’不可怕,当你一点一点地‘啃’下它时,也同步获得了克服困难的坚毅勇气和办理类似案件的经验。”陈美辰笑着说。
与民共情,为民解忧
在陈美辰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了解当事人、共情当事人、帮助当事人、避免更多人成为当事人的过程。民事检察,有着为民解忧且润物无声的独特魅力。我愈发热爱,愈加敬重,愈觉坚定。”
什么是为民解忧?回答这个问题时,陈美辰给记者讲了一段她参与办案的亲身经历。在那起案件中,当事人张某因为拖欠王某借款7500元,名下的8张银行卡均被法院冻结(其中一张关联着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养老金账户),只能依靠借钱度日。走投无路的张某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我所在的办案组对原审案件、张某的申请监督理由进行了认真审查,发现张某已年近七旬,当时还因手臂骨折要做手术急需用钱。而张某名下账户里的余额与王某预期的和解金额很接近,案件具备即时和解条件。于是办案组决定选择以公开听证促成检察和解的路径办理此案。”
然而,办案组通过与双方深入沟通后得知,王某虽早有和解意向,但由于张某之前出尔反尔,王某已对张某失去信任,既担心公开听证会毫无效果,也担心即使达成和解,钱款也不能实际履行到位。充分考虑了王某的顾虑后,办案组积极探索邀请执行法官参加公开听证的新模式,既有利于提升王某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也有利于检察和解协议的即时履行。
在听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充分陈述了各自意见,执行法官也就此案表达了个人观点。公开听证进行得有序、顺利,双方当事人围绕和解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在此后签署了执行和解协议,案件自然过渡到了执行程序。相关金额执行完毕后,执行法官立即解封了张某的银行卡,民事检察和解与执行和解无缝衔接。
“办理民事检察案件,不能机械地进行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研判,而要将‘天理国法人情’融入办案全过程,要通过释法说理、定分止争,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陈美辰说,独立的民事案件,往往折射出社会、民生领域众多的现象与问题;独立的民事案件交织叠加,便能渐进式地诠释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小案不小,办好小案,就是为民解忧。
从竞赛“标兵”到实践“标兵”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民事检察干警,能参加全国性的业务竞赛,既是一份荣耀,也是一段难忘的成长经历。这段经历将为我更好地开展民事检察工作提供理念与实践指引。”近日,在北京市检察院举办的全市民事检察工作研讨班上,斩获“标兵”称号的陈美辰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参赛感悟。
陈美辰谈道,在这场激烈的竞赛中,每位参赛选手的政治理论、工作要求、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汇报等基本功需要接受全面考察,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综合素养也要经受系统检验。一路走来,她深刻领会了“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的丰富内涵,有幸结识了来自全国的优秀民事检察同仁,大家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成长。
“迢迢备赛路,辗转三地,六次集训,开阔了眼界,锤炼了本领,考验了毅力,不断突破自身天花板,更觉唯有热爱民事检察工作,方可抵备考岁月漫长。”陈美辰告诉记者,竞赛是终点,亦是起点,备赛之路上的点滴收获都将成为帮助自己不断成长进步的充足养分。业务竞赛圆满落幕后,她致力于查找不足补短板,总结经验再出发,以交流促进思考,将感悟融入实践,进一步把竞赛中的收获转化为履职办案实效。
采访中,陈美辰的同事们都纷纷表示要在工作中向“标兵”看齐。“比武比的是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在平时进行扎实积累,才能在竞赛时胸有成竹、保持定力;只有在备赛中不畏艰辛、精益求精,才能在比赛时沉稳应对、充分发挥。”顺义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康云说,身边出现优秀的业务标兵,这对接触民行检察领域时间比较短的她来说,是很好的鞭策和鼓励,“希望美辰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不吝赐教,多传授好的经验和方法给我们,带动全部门不断创造履职佳绩。”
“全国性的荣誉实属难得,要充分发挥业务标兵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同志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我院各条线都有业务专家和能手骨干,‘盆景’有大有小,领域各有不同,今后要充分发挥‘盆景’的辐射效应,由‘盆景’连成‘风景’。”在顺义区检察院近期召开的“感受榜样力量争做顺检标兵”座谈会上,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姜淑珍表示,业务竞赛是一场奋斗的终点,更是新的成长起点,希望全院干警能够汲取榜样力量,由一枝独秀成长为百花齐放,为顺义检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漫长的备赛过程及紧张的参赛现场,都让我深深体悟到不抛弃、不放弃,坚持才有希望的奋斗理念。这样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民事检察工作实践。”陈美辰说,对自己而言,未来的民事检察之路依旧充满挑战,唯有坚守热爱、勇于担当,才能无愧于“标兵”的荣誉和胸前的检徽。
[版面编辑:刘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