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筑牢生态屏障 绿色低碳转型迈出新步伐

日期:08-26
河北省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袁立朋李丽钧师语彤

初秋的承德古城,武烈河碧水静流,罗汉山峰峦深秀。

8月25日上午,2023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在承德开幕,在纵论生态文明共建共享之余,紫塞大地良好的生态让中外宾客赞叹不已。

绿美的承德是河北生态环境典型的代表。

近年来,河北省以“蓝天、碧水、增绿、净土”行动为抓手,筑牢生态屏障;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多措并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绿色低碳转型迈出新步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新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2%;11个设区市全部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河北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84.4%,V类及以下断面首次清零。

固碳降碳“点碳成金”

8月23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在承德市举办第四批降碳产品价值实现集中签约仪式。

本次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有塞罕坝机械林场天然次生林、昌黎县海水养殖双壳贝类、御道口牧场管理区草原等10个生态固碳项目,雄安高铁站分布式光伏、承德县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2个降碳产品项目。赞皇金隅水泥有限公司、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30家企业,共购买降碳产品近38万吨,实现价值转化2600余万元。

近年来,河北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探索,以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区域固碳项目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突破,创新建立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河北探索。经过两年的努力,河北省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不断深化,降碳产品开发领域、区域和碳抵消行业企业不断实现新突破。

8月16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政银企研对接洽商会开幕,政企银研各方齐聚一堂,探讨深化与北京绿色交易所合作,在林业碳汇交易、绿色投融资等方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点碳成金”,促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河北不断深入探索新领域,从以林业碳汇产品为主,扩展到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等多个领域,抵消自身碳排放企业由钢铁拓展到焦化、水泥、玻璃等行业。

绿色转型以新换质

钢铁是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战场。

连日来,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的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公司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

该公司去年12月全线贯通的全球第一例“焦炉煤气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工艺技术氢冶金示范工程成为焦点。

这个项目与传统高炉炼铁不同。“高炉炼铁是铁矿石和焦炭反应,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单质铁,变成铁水。而氢冶金是氢与铁矿石反应,置换出铁矿石中的氧,整个过程是气体与固体的反应。”张宣科技氢冶金作业区作业长吕志敏将两种工艺进行对比。

与高炉炼铁传统工艺比,氢冶金在实现传统化石能源替代的同时,改变了整个冶金的生产流程,更带来了碳排放量的巨大变化。

与同等生产规模的“高炉+转炉”工艺相比,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减排比例达到70%以上,同时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烟粉尘排放分别减少30%、70%和80%以上。

5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来贺信,信中说,氢冶金项目一期工程的成功,是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将引领钢铁行业迈入“以氢代煤”冶炼“绿钢”的时代。

近年来,河北聚焦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电6大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钢铁产能由峰值时的3.2亿吨减少至2亿吨以内。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较2012年提高8.8个百分点。全力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条,2022年煤炭消费占比较2012年下降15.9个百分点。

生态修复绿色蝶变

在碧蓝的天空下,绿水蜿蜒,苇丛绵延,白鹭、黑翅长腿鹬等珍稀鸟类觅食梳羽、翩跹起舞,在静谧的芦苇丛中奏响着秋日恋曲。这是8月的沧州南大港湿地,是游人们梦想中的“诗和远方”。

早些年,南大港湿地北部却面临连片围垦导致水道堵塞、围塘养殖导致水质恶化,湿地面积逐渐萎缩,鸟类栖息空间减少的窘境。“天上的鸟不来了,水里的鱼也少了,旅游更是搞不成气候。”当地一位渔民说。

2019年12月,河北省财政厅、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2020年度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的通知》,南大港获得支持修复资金2898万元。2020年伊始,南大港(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全面展开。

随着创新微地形整理、坡面生态化改造、滩面营造等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南大港湿地摸索出“退养还湿、清淤拆堤、生境岛营造、灌丛隔离带构建”的湿地综合修复模式,共清理围堤长度4.54千米,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08.8公顷,恢复了由水域—浅滩—生境岛组成的自然湿地结构。

如今,南大港湿地的珍稀动物“朋友圈”越来越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原来的8种增加到1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原来的46种增加到50种。湿地水体盐度、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等水环境指标下降60%-70%,矛尾鰕虎鱼、中华绒螯蟹、梭鱼、鲫鱼等动物数量实现了恢复。“碧水蓝天白云风,百鸟咸集舞晴空”美景再次重现。

近年来,河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综合实施“节、引、调、补、蓄、管”措施,成效明显。5月21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公布了9个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沧州南大港湿地和秦皇岛七里海潟湖湿地案例双双入选。

24个项目签约 总金额360多亿元 养殖专家上门指导 鱼塘的鱼有救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