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柴照:除弊兴教 清廉为民

日期:08-07
光绪广西富川县志科举

柴照,浙江人,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富川知县。任职期间,因清廉爱民并倾力革除多项陈规陋习,深受当地百姓拥护爱戴。

兴建书院推行教化

柴照任富川知县期间十分注重教育,认识到教育机构对于育人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振兴瑶乡,他自费大力支持地方书院的兴修,并广泛弘扬孔孟等圣贤,以此促成了富川本地崇儒尚学家风民风建设。这一点在光绪《富川县志》中《学校》的子目《文庙》《祀典》等有详细记载。在柴照的推动下,随着当地书院的不断增设、教化日益推行,富川籍科举人才及涌现的文化名人远超前代,并且出现了秀水毛氏等一批“科举世家”。同时,柴照还注重对不良习俗、观念的纠正,教化百姓要耕读传家,在潜移默化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下,富川当地尊贤重教、崇儒尚学之风甚为浓厚。

立志除弊清廉为民

光绪十四年,广西各州县衙门在办理官司等公务时,差役借案件等公务勒索民众的行为相当严重,索取的费用包括买批费(或送稿执笔费)、出票费、鞋钱(或车马费)、到案费、带案费、堂礼、分班费、接待费、住宿费等20多种。为了整治这一乱象,减轻民众负担,广西巡抚部院对各州县下发整改文书,史称广西巡抚部院沈示。时任富川县令的柴照,为官清廉爱民,早已有除此恶习之意。见时机成熟,叫来石匠把广西巡抚部院沈示文书雕刻在石碑上,并把石碑立在衙门前,用来警醒自己和差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柴照这一举动让百姓佩服,让公务办理更加公开透明,其清廉爱民的崇高品德深得瑶乡人民敬仰。

主修县志以文化人

长期以来,南方边疆地区一直被视为文教未兴、愚昧落后之地,其地域形象以消极负面为主。柴照希望借助修志来促进当地优秀文化的传承,促进当地百姓观念的转变。光绪十六年,其重修《富川县志》卷十《人物志》,尤为重视民风民俗改造与人物旌表,充分发挥地方志广行教化的功用,激励本地士子百姓奋发上进。在中华书局、巴蜀书局出版的《古今图集成方与汇编职方志》第十七册第1423卷第2073页《寺庙考》均有记载,其中广为流传的“刘娘出游”活动,主人公是一位国难当头英勇无畏、勇于挺身而出抗击入侵之敌、救国助民且不图回报的“巾帼英雄”,这一记载对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目前已被列入富川县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内容。(富川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整理)

用活服务经费 抓住增收“鸡”遇 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到2025年,河南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