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6月30日电东北是什么颜色?是东北抗日联军保家卫国的英雄红,还是冰天雪地化作金山银山的冰雪白?是“黑土粮仓”喜迎收获的丰收金,还是虎豹啸山林、大湖焕新颜的生态绿?
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一幅幅多彩画卷展示着东北的蓬勃与生机,讲述着东北振兴的蝶变与荣光。
【英雄红】
点点星火,凝聚无限力量。白山黑水,燃起抗日烽火。
东北抗日联军,是日本侵华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是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
这是位于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八女投江”群雕。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露营之歌》歌词描述的画面是当时抗联将士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在长期的游击岁月里,爬冰卧雪、英勇作战,把鲜血洒在黑土地上,用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被纳入。
历史不会遗忘,精神代代相传。这里的山山水水都铭刻着东北人民同敌寇浴血奋战的恢弘篇章,东北抗联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这一抹英雄红,始终传承在白山黑水间。
在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姚帅如在铜像前进行讲解。新华社记者周万鹏摄
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内,松柏葱郁,铜像耸立,一批又一批的祭扫者和参观者来此瞻仰。34岁的讲解员姚帅如每天一大早便来到陵园,换上工服,开始工作。在她看来,讲述抗联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便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当年遗留下来的革命文物与红色资源,已成为今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学习与传承,不断接受精神的洗礼。
【丰收金】
东北的秋天是金色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逾五分之一。每逢金秋时节,广袤的东北大地一片金黄,农机在田间穿梭,空气中充满五谷浓香,一幅幅喜获丰收的图景在“黑土粮仓”上徐徐展开。
2022年8月10日,联合收割机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田间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我去年种的水稻,比往年每亩增收了一百斤。”辽宁省庄河市兰店乡种粮大户鄂文君说。每到收获季,层层金色的稻浪随风起舞,卷起阵阵稻香袭面而来。
聊起去年的好收成,鄂文君露出了笑颜。他告诉记者,2022年他采用了新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减少了育秧、栽秧等环节,省去了大量人工成本。“我种了900亩稻田,粗略估算,每亩稻田便能省下200多元。”
2021年9月22日,在辽宁省铁岭县腰堡镇,高铁列车在金色的稻田上飞驰而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022年,东北三省产粮逾2865亿斤,收获了自2004年以来的“十九连丰”,在大国粮仓中持续贡献着东北担当。
【黑土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如何“把黑土地用好养好”,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
202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从国家层面首次针对保护黑土地立法,为保护黑土地优良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全国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农民驾驶农机进行春耕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在日前完成播种的吉林省梨树县的一块万亩玉米试验田内,玉米嫩芽正破土而出。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告诉记者,经过多年试验和推广,吉林省梨树县逐渐形成了“梨树模式”,即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为核心保护黑土地。当地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正在以0.1%的速度增长,“保护好黑土地,就是把‘金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农民在吉林省吉林市桦皮厂镇周边转运收获的玉米。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目前,东北地区正大面积采取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玉米与大豆轮作等种植技术。预计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占东北地区适宜耕地的70%。
多种黑土地保护技术广泛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绿色发展理念打品牌、搞加工,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蓝图正在加快形成,东北“黑土粮仓”将继续为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贡献力量。
【冰雪白】
洁白无瑕的冰雪,是东北为人称道的名片。
这里有着人们对于冬天最原始的想象。每当白雪覆满辽阔的黑土地,一个冰雕玉砌、银装素裹的冰雪童话世界翩然而至。
徜徉在冰雪大世界感受“冰雪奇缘”,在世界级滑雪场内体验雪道飞驰的速度与激情,在松花江畔领略玉树琼花的绝美雾凇景象……近年来,中国东北正以高质量冰雪产业项目为牵引推动生态价值转换,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高地,以“白雪”换“白银”,促进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同向良性发展。
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雪场周边民宿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幅超16倍”“长白山位居春节热门目的地榜首”“省外游客消费占比68.85%”……今年春节期间,坐拥万科松花湖、北大湖、长白山万达等国内“顶流”滑雪度假区的吉林“火出了圈”。
游客在吉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
“春节期间的火热势头,是冰雪热潮带来的活力,也是加强服务产生的效果,新一年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了。”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总经理赵兰菊说。
冰雪经济的强势回暖,不仅使东北三省成为中国巩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的重要承载区,还在推进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涌动振兴新动能。
【生态绿】
绿色生产加速推进,绿色消费方兴未艾,低碳节能蔚然成风,生态环保融入日常……近年来,东北地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色为东北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这是2022年6月17日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监测到的野生东北虎。受访者供图
虎豹栖息环境持续向好,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东北虎、豹数量由试点前27只、42只增长到50只、60只左右……成立一年多以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整体保护和修复,畅通虎豹跨境迁徙通道,实现东北虎、豹定居繁殖扩散,监测显示东北虎幼崽成活率超过50%。
游人乘船游览查干湖荷花池。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仲夏时节的查干湖,碧空如洗,水鸟翩跹,鱼肥水美,如诗如画。
“水好了,鱼肥了,人富了。”站在一望无际的查干湖边,在此工作了几十年的查干湖渔场第二十代“鱼把头”张文讲起了查干湖的故事: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使得这个在20世纪70年代几近干涸的湖泊重新焕发生机。夏日水清苇美、冬日冰湖腾鱼,当地坚持“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走出一条以“鱼”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之路,不仅使查干湖“年年有鱼”,也让这里的人们年年有余,日子越来越好。
(记者:许畅、颜麟蕴、徐凯鑫、杨青海报制作:颜麟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