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古丝绸之路,走进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天水市,一座古柏掩映绿琉璃覆顶的古建筑群格外闪耀。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伏羲庙,被誉为“中华第一庙”。
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他用一系列发明创造带领华夏先民告别洪荒迈向文明。伏羲文化是海内外华人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从古至今,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祭祀伏羲、尊崇伏羲文化的传统赓续不绝。
如今在“羲皇故里”天水举行的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已成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盛会。每年夏至,华夏儿女聚首伏羲庙,以祭祀之名,追寻共同的文化根源。
大哉羲皇伟业昭彰
走进天水西关一座由太极八卦元素装饰的城门,沿着古街大道前行,便来到伏羲庙前。只见飞檐斗拱的庙门上高悬两方匾额“开天明道”“与天地准”,庙貌巍峨。
在众多古代文献中,伏羲有庖羲、庖牺、伏戏、太皞、太昊等不同称谓,但伏羲诞生于天水成纪,姓风,母为华胥氏,取代燧人氏成为华夏民族首领,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记载较为一致。
进入伏羲庙,四周古柏森森,沿着中轴线穿过庄严肃穆的重重院落,抵达祭拜伏羲的核心区域——先天殿。只见这座面阔7间、顶覆绿色琉璃瓦的雄伟大殿坐落在台地之上,“一画开天”横批居中,“道启鸿蒙”“开天立极”楹联分列左右,台阶下两方大鼎香火旺盛。
步入大殿,中央是高达3米的伏羲像,身披黄袍正襟危坐,手持八卦盘,双目炯炯有神。神龛上方悬挂“文明肇启”匾额,殿顶彩绘河图洛书和六十四卦。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唐代司马贞所著《补史记·三皇本纪》归纳总结前人著述,将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一生功绩高度概括。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中华文化的一些基本元素都可以追溯到伏羲。天水伏羲文化促进会会长雍际春说,相传伏羲氏有众多发明创造,包括画八卦、造书契、取火种、作甲历、结网罟、制嫁娶、创礼乐、设九部、制九针。这些发明创造中,创画八卦是对世界阴阳二分和变异规律的发现与概括;书契是符号和文字的初创,标志着结绳记事时代的终结和文字书写时代的来临;钻木取火、烹饪熟食、结网捕鱼、豢养牲畜等举措,提高了先民生产生活水平,使他们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确立婚姻、创制历法、发明医术、制礼作乐、设立官职规范了人际关系和社会运行。这一系列发明创造引导华夏先民告别洪荒迈向文明,为中华民族物质、精神和政治制度发展奠定了最初的根基。
一画开天,肇启文明,创画八卦是伏羲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天水市博物馆文博研究馆员李宁民认为,八卦的形成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由八卦而形成的易学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认识自然、解释世界、规范人伦的钥匙与百科全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万建中认为,伏羲提出阴阳相互作用推动万事万物向前发展的理念,反映了中华民族最初的世界观和哲学观。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张其成表示,伏羲八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含中华文化的精神密码。
伏羲氏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最鲜亮的标识。雍际春介绍,文献记载称伏羲人首蛇身,这说明伏羲部族最初以蛇为图腾,后来伏羲氏将渐次征服和结盟的各部落图腾也吸纳进蛇图腾之中,从而创立了以蛇身为基础多图腾组合的龙图腾,这正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统一在古老图腾崇拜中的典型体现。自伏羲以来,炎帝、黄帝等都继承了龙图腾,龙也就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今,世界华夏儿女都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以前我只知道伏羲和炎帝、黄帝并称‘三皇’,没想到他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庙里,来自西安的游客孙晓萍仔细观看描绘伏羲功绩的十余幅画作,并用手机一一拍照。
人文始祖成纪发祥
盛夏时节,陇山苍苍,渭水泱泱。天水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中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据天水市有关部门介绍,天水有8000多年的文明起源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共同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1994年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天水众多文化名片中,伏羲文化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目前,研究伏羲文化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伏羲诞生于天水成纪。
——众多古代文献记载伏羲诞生在天水成纪。战国魏墓出土《竹书纪年》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载:“成纪水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帝太昊庖牺所生处也。”西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伏羲生于成纪,汉置县。”唐李吉甫的地理著作《元和郡县图志》载:“成纪县,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宋、明、清也有多部记载伏羲生于天水成纪的著作,如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的《史纲评要》、清代的《纲鉴易知录》等。
——天水许多古建、地名、风俗与伏羲密切相关:始建于明代现存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庙,相传伏羲画八卦的卦台山,“伏羲崖”“伏羲洞”等地名。相传伏羲画八卦、做绳结网狩猎捕鱼、发明彩陶……如今在天水民间,仍有模仿伏羲八卦图编造八卦鸡罩、搭建八卦灶台,流传着纺织做绳、制作陶器等技艺。天水还有许多赞颂伏羲的对联、歌谣和故事传说等。
——天水地区考古遗迹疑似与伏羲关联。一些文化学者认为,天水地区发现的众多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疑似与伏羲及其部族在当地的活动有关,尤其是天水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发现的旱作农业、畜牧业、彩陶工艺、刻划符号、房址建筑、火坑等遗存,均与古代文献记载的伏羲发明创造相对应。然而,考古学界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伏羲时代没有文字、年代模糊,而大地湾遗址距今约8000年至4900年,时间跨度长达3000多年,很难将其与伏羲氏关联。
千秋圣祀万代敬仰
参天古柏撑开“华盖”遮天蔽日,印着龙形图案的旌旗在风中飘扬,前来祭祀的人们在先天殿前焚香点蜡,躬身敬拜。这些按照六十四卦方位栽植的古柏、不息的香火,见证着华夏儿女对伏羲恒久的尊崇与敬仰。
祭祀伏羲由来已久、世代传承。早在春秋时期,渭水流域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政体的重要精神支柱。自秦汉以来,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历代对伏羲推崇备至,形成了固定祭祀制度和文化。
天水市伏羲文化博物馆馆长刘玉璞介绍,秦统一全国之前,共设八畤以祭天神,专祭伏羲之畤有两处。西汉时期定太昊伏羲为春帝,句芒为春神,在立春之日一起祭祀。唐代确定每年三月三和九月九祭祀三皇。北宋在相传伏羲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建庙专门祭祀伏羲,元代将伏羲等三皇推举为医祖下令全国通祀,明代则在秦州城区建起规模宏大的伏羲庙,并由礼部颁发祭文标准模板,官方举办大型祭祀伏羲典礼。自此,天水祭祀伏羲活动进入鼎盛时期,天水伏羲庙也成为全国祭祀伏羲、传承伏羲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清沿袭明代规制,但祭祀活动日渐转衰。
1988年,天水市恢复公祭伏羲活动;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一次次规格提升的背后,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愈发坚定的具体体现。
伏羲文化是民间信仰的“根”。天水当地人亲切地称伏羲为“人宗爷”或“人祖爷”,祭祀伏羲的传统早已根植于民间。千百年来的祭祀相沿成习,为华夏儿女构筑起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同根同祖共谱华章
走出树荫掩映的伏羲庙,来到正对面的伏羲广场,一块红底金边的雕龙石碑上,“公祭伏羲大典”几个字格外醒目。公祭伏羲大典在天水成功举办了30多届,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盛会和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6月22日上午9时50分,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击鼓鸣钟中开启。34通鼓声象征着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中华儿女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崇敬之情,9声钟鸣则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最高礼数。
甘肃省省长任振鹤恭读祭文,乐舞人员以太牢、鲜花、雅乐之仪,致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乐舞告祭后,各界人士代表缓缓步入伏羲庙,敬献花篮,行鞠躬礼,瞻仰伏羲圣像。
共祭伏羲是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心愿,历来都有台湾同胞到天水寻根祭祖。当日,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学生李以琳,跟随台北市甘肃同乡会来到天水,首次参加了公祭伏羲大典。
“我们在历史书上都学过,三皇五帝是华夏文明的源头。这次终于可以来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参加如此盛大的活动,我觉得很震撼,也蛮感动的。”李以琳说,每年同日同时,台湾新北市三重区先啬宫也会举行祭祀伏羲典礼,她认为这是促进两岸交流和增强文化认同感的一个活动。在台湾,许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都很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毕竟大家都是华夏文明的后裔——炎黄子孙。
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参加伏羲大典的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介绍,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即使身处不同的地方、说不同的方言,但当我们回望整个中华文化的时候,我们的源和我们的根其实都是在一起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更加有责任做好伏羲文化传承工作。
今年伏羲大典前夕,一群来自法国的旅行团参观了伏羲庙,他们对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崇拜和珍视赞不绝口。
“我是巴黎一所大学的艺术史老师,以前读过一些介绍中国神话和传统文化的法语书籍,对伏羲有初步认识。现在来到这里,对伏羲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法国游客克莱特·德勒布朗(Colette Deremble)说。
“我们每年都举行的公祭仪式,其实就是一种民族史教育。告诉下一代,我们的祖先是伏羲,我们是龙的传人,不要忘记祖先的丰功伟绩,这对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万建中说。
雍际春认为,伏羲及其部族所开创的仰观俯察、穷究天地的探索精神,象天法地、参化万物的创造精神,征服自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阴阳变异、刚柔相济的变通精神,海纳百川、包容求同的和合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并成为支撑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和力量之源。
“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伏羲文化的创业、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彩篇章。”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效祖说。(记者贾钊郎兵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