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直播打造普法新风景
云南景洪:创新普法形式优化普法效果
“毒品厉害猛于虎,取人性命毁家庭,啊叔寨来么哟呦,西叔寨来么哟喂……”在云南省景洪市,不同民族的检察官工作之余经常相互学习山歌、民歌,并将相关法律知识融入山歌中。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让普法工作散发出了“泥土香”。
景洪市地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地区。近年来,景洪市检察院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创新普法宣传模式,通过微视频、手机直播、法治课堂等多元普法形式,全面提升边民爱边护边意识,用法治力量守护边境平安。
倾全力:统筹规划打造普法宣传“一盘棋”
近年来,景洪市检察院制定各项机制,筑牢普法宣传文化根基。该院大力推进专业化建设,在立足检察职能基础上,增设食品、药品、环境、知识产权检察业务条线和毒品犯罪检察业务条线,各业务条线负责人也是该业务条线法治宣传工作负责人,负责典型案例培育、业务工作创新点挖掘等内容。与此同时,该院各业务条线根据案件办理情况,负责双语直播普法、《检察官微课》短视频制作、普法宣传直播等工作。
其中,该院原创的《阿飞正传》系列短视频以主人公“阿飞”的发财梦为背景,针对边境地区跨境违法犯罪高发及商标侵权、破坏营商环境等违法问题,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为题材,由检察官亲自演绎,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边疆群众送去普法宣传产品,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开创多元路径,把普法贯穿到检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该院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检察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实现普法宣传工作与检察业务部门联动机制常态化。
为了讲好检察故事,该院党组多次专题研究普法宣传工作,提高检察人员对普法宣传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检察工作影响力,做到宣传有规划、有安排、有实施、有总结。
接地气:少数民族法治学堂设在边境村寨
如何给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带去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法治产品?这是景洪市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的同时,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由于景洪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给检察官日常普法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从双语普法到多语种普法,该院检察官总能用各种少数民族语言跟当地老乡交流几句。在工作之余,不同民族的检察官也会相互学习朗朗上口的山歌、民歌,在少数民族特殊节日节点,检察官还将普法工作贯穿其中,进一步拉近与当地群众的距离。
针对边境地区跨境违法犯罪易发多发等情况,该院把开展普法工作与巩固强边固防成效紧密结合,组织检察官相继到边境村寨开设29个少数民族法治学堂,把现场庭审、听证会搬入村寨,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让当地群众“沉浸式”学法。
为了让当地群众听懂看懂法律知识,景洪市检察院检察官将法律条款翻译成民族文字,制作双语宣传册,深入村寨开展双语普法。形式新、接地气的普法方式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少数民族法治学堂”圈粉万千。此后,法治学堂又先后入驻法治需求较大的28家社区、30家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普法套餐”,为社区和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法律服务。
如今,乡村振兴局、妇联、公安等部门也纷纷加入,法治学堂不仅成为景洪市广大群众学法、懂法的重要窗口,还成了推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族团结的大平台。
2022年以来,该院先后走进村寨、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3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90余万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近7万件。
有人气:双语直播普法为检察“带货”
从汉语、傣语到哈尼语、基诺语、拉祜语等,景洪市检察院倾力打造了一支“双语检察官直播团队”,持续推进手机在线直播普法栏目,并直播公开庭审、公开听证等活动,直播时长达1290分钟,累计150万人次观看。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说法》、云南省检察院在景洪市勐龙镇曼费村开展第78次“走近一线检察官”直播活动,带网友走进傣族村寨,感受特色民俗文化,畅聊检察机关创新普法宣传、守护绿色边疆的动人故事,实地感受促进边疆社会治理的景洪检察实践。
此外,该院精心选题、策划、拍摄、制作,自2022年以来共推出15期《检察官微课堂》短视频,涉及非法捕捞水产品、危险驾驶、校园欺凌、非法集资等内容,这些短视频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为题材,是具有当地特色的系列普法短剧,广受欢迎。
让普法工作接地气、有人气。景洪市检察院立足主责主业,坚持服务大局、推进边境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法治学堂、双语普法、直播普法等,提高了群众的法律素养,让法治意识走进万家,沁入人心。
[版面编辑:赵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