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穿越中国辽阔海岸线,领略海拔最低的森林——红树林的奇妙和魅力。
在红树林里,树长得“名不副实”,它们外观是绿色并非红色;这里的招潮蟹“身怀绝技”,据说它们挥舞大钳子可招来潮水;而这种生活在红树林里的鱼儿,则是以“样貌出众”取胜,它们一对大眼睛挤在一起,长到了脑袋上……这是记者距离红树林最近的一次观察,也是红树林众多秘密之一。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森林,红树林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植物群落。它们生长在陆地的尽头、海洋的开端,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植物界最著名的胎生现象便发生在红树林身上。
瀚海本无情,作为植物界性格最刚强的角色之一,红树林面对着严酷的环境,守卫着海洋的生存边界。涨潮时,红树林被海水吞没,它们是鱼、虾、蟹等底栖动物自由生长的庇护所;退潮后,红树林再次显山露水,成为各种鸟类的觅食天堂。一涨一退,交流着陆地与海洋的信息、物质、能量。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防浪先锋”,但红树林同时也是地球上受到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全球目前有341种受威胁物种以红树林为主要栖息地。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记者探访中国最北端的红树林
红树林喜热怕低温,一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带。在我国,它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在福建福鼎。然而,通过人工技术的介入,红树林家族一路向北,目前已经引种到浙江多地,种植面积超过500公顷。那里的红树林情况又如何?
留出一条道,生产生活都需要。以往连片种植的红树林改变为分区分片间隔种植,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渔民们出海更快捷,保留了往来通道。这样既满足了红树林生态需求,也方便了当地渔民。记者第一次去赶海,就碰到了难题,在滩涂上行走真心不容易。
跌跌撞撞,反复几次,记者在渔民的帮助下,学到了“泥马”行走的基本路数:前部“马头”与地面约呈45度角,后部“马背”平置于地面。一条腿跪上“马背”,攥紧“缰绳”,另一条腿往后蹬泥,就可在泥面滑动。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滩涂上,开始挖海货。
红树林扩大种植补偿机制有保障
浙江多地对红树林的成功引种,既兼顾了生态又发展了经济。这种良性模式是摸索了好多年才得以成型,发展过程也曾面临不少考验。
渔民同样也面临一个发展难题,以前的滩涂养殖都是小碎而且分散,几乎家家都在养,但是都做不大。从生态和生产两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当地政府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渔政、林草等多家单位,推出种养结合的新模式。
小田变大田,养殖更稳定。这时候,扩大种植红树林的愿望也就得到了更多老乡们的支持。对于愿意拿出一部分滩涂来种植红树林的渔民,浙江采取生态补偿机制,回馈给他们。
对于正在努力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的浙江来说,下一步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红树林的多少,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营造出健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