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直播打赏的乱象 既要心硬也要拳头硬

日期:05-27
未成年人

沉迷打赏,经济损失是最醒目、最可见的损失,打赏数字背后的精神伤害、心理伤害同样无法忽视,它们足以摧毁一个家庭、摧毁人生,破坏公序良俗,埋下社会隐患。这些悲剧,无法以“个人责任”一言以蔽,一些主播的诱赏、经纪机构的“助燃”、直播平台的“假寐”,有着巨大的能量。

2020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2021年2月,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督促平台对主播账号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防范非理性、激情打赏,遏制商业营销乱象。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整治功能失范、打赏失度等突出问题。2022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四部门印发《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专门对“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等问题提出七方面的具体措施。看得出,乱象面前,监管部门一直在努力。

尽管监管“很忙”,利益驱使下“暗度陈仓”的操作仍然屡见不鲜。直播这个近2000亿元的巨大市场释放的诱惑,刺激着一些经纪公司、主播们铤而走险,各显神通,也在无视规范,收起良心,一茬茬收割缺乏充实生活和充足自控力的观看者,带领他们沉迷在五光十色的直播间。打赏就是王道,花钱才有情绪价值,当部分主播的目的就只为掏空观看者钱包时,下限就真没有了。

治理有难度,更要多想办法、多促落实。目前来看,我们有很多监管“工具”在手,比如对建立单场受赏总额、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必要时设置打赏冷静期等指导意见,但一些平台落实情况堪忧。对掌握技术话语权的部分平台来说,在“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等要求面前阳奉阴违,真就奈何不了它们吗?

总体来说,目前这些意见填补空白的意义很大,但对违规行为的威慑力和强制力还不够。整治直播打赏的乱象,既要心硬也要拳头硬,要有啄木鸟般的恒心,把违规者“叼”出来,从根子上断绝部分平台面对乱象的“假寐”,用“有痛感”的规则建立起防火墙。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苏月遮

责任编辑:陈鑫宁

习言道|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河南省召开应急调度会议安排部署强降雨防范应对和“三夏”麦收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