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民营妇儿医院爆雷 不能让孕产妇来扛雷

日期:04-28
民营医院

“祸不及孕妇”,该是基本底线。她们应该被更多地关照保护,而非被侵害权益

连日来,中国最大民营妇产专科医院集团和美医疗爆雷,旗下医院要求住院孕产妇转院的消息,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企业有盈亏,本是正常市场景象。作为中国首个上市高端妇产医疗集团的和美医疗,是中国私立医疗服务市场先驱,在全国民营妇产医院领域中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它曾经的辉煌相比,其百子湾院区陷入困境,难免让人发出“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的感慨。

但兴衰首先是企业自己的事,现在看,此事受到舆论聚焦,主要是因为那些孕产妇受到“连累”的遭遇:她们原本是冲着“妇产连锁第一股”“高端服务”的名头而去,交了动辄数万元的高额费用,本该得到高质量的护理照料服务,不料迎来的却是“院未必转得了,钱暂时退不了”的处境。这其中,有些孕妇正在待产中,或是刚完成剖腹产处在剧痛中。

更离谱的是,从报道情况看,该医院因拖欠房东2800多万元房租都要搬走了,可公示的搬家截止日后还在收产妇高额的护理费用,以至于出现了“上午交完钱,下午得转院”的情形。这很难回避拷问:既然爆雷已成事实,为什么还要利用信息不对称收割这些孕产妇一把?这跟某些机构在跑路前还隐瞒事实卷一笔预付费有何区别?

前脚收完钱,后脚让转院,刚交上的钱还没法退,坑的还是“老弱病残孕”中的孕,这很难不刺激公众的怒点。在涉事医院官微评论区,很多愤怒的孕产妇在留言中就指斥院方“骗孕妇的钱,有良心吗?”鉴于该医院的业界影响力,此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小。就此看,有关方面显然该给受害方和公众以明晰交代。

据报道,今年1月前后,有新资方有意对该医院进行计划承债式收购;3月20日,医院高层、新资方和多个监管部门及数十位维权的供应商、员工、客户,就协调转院、退费事宜开了协调会。在善后过程中,希望涉事各方能秉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尽力保障那些孕产妇的正当权益,医院爆雷了,但不能让她们“扛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事涉及的是知名民营医院,实控人又是“莆田系”代表人物,和美医疗旗下医院还曾涉备受关注的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很多网民又将矛头对准了民营医院。这有失偏颇:部分民营医院确实曝出了乱象,这些乱象也确实需要正视,但不能给所有民营企业扣上“不正规”的帽子。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民营医疗机构起到了弥补医疗资源供给短板的作用,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将民营医院一竿子打死。

回到此事上,作为对一般生育护理服务的差异化补充,高端妇产医院满足了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只不过,眼下有不少妇产医院遭遇了困境:就在过去的2022年,北京太和妇产医院大楼出现拖欠房租问题,坐月子的产妇与婴儿被赶出医院;北京恒和医院也因产科病人数量下降,难以运行下去;A股上市公司江河集团旗下淮安泽明妇产医院宣布因长期亏损无限期停业……2022年5月,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就提到,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

这其中,既有疫情冲击的原因,也有人口出生率下滑的影响,但相形之下,医疗机构自身的战略误判与决策偏误,通常是最致命因素。在生育形势变化与经济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高端妇幼服务的需求受到冲击在所难免,这必然带来市场格局洗牌。当此之时,民营医院理应看到大趋势做好准备,该完善就完善,该转型转型,而不是自恃生育服务是刚需、牌照是稀缺资源而不做绸缪。

无论如何,妇产医院兴也好衰也罢,不能因为经营问题就让身为用户的孕产妇倒霉遭罪,特别是那些身体正虚弱正需要调理的孕产妇。“祸不及孕妇”,该是基本底线,她们应该被更多地关照保护,而非被侵害权益。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佘宗明

责任编辑:赵明磊

美国40年来首次向韩国派遣弹道导弹核潜艇 新能源赛道超跌反弹 有基金净值一天涨超1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