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新吴:推动建成智能治污项目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双赢”

日期:04-09
检察院乡村振兴无锡市生态保护

种植葡萄不应成为污染源

无锡新吴:推动建成智能治污项目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双赢”

正义网讯(记者卢志坚通讯员张文碧)“种葡萄要施很多肥,不知道会对河水造成这么严重的污染。现在有了这个设施,我们农户也能安心施肥、放心种葡萄了。”近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河堰桥村排口智能井项目前,葡萄种植户李大姐给回访项目进展情况的新吴区检察院检察官竖起了大拇指。

无锡鸿山因独特的土壤及气候环境,孕育出国内享有盛名的“鸿山葡萄”品牌,种植规模5000余亩,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葡萄是喜肥作物,平均每亩每年要施加各类化肥总量约50kg,此外还会用到大量的治虫、除草农药,给生态环境带来隐患。

今年1月,新吴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干警在履职中发现,鸿山街道河堰桥村种植葡萄残留的化肥、农药、枯枝落叶等会顺着排水沟渠流入附近伯渎河,对河流水质造成污染。

葡萄种了,但河流脏了。既不能阻止村民施肥,又不能放任伯渎河继续污染,该如何解决这一“两难”问题?

“能不能在葡萄田和伯渎河之间建一道阻隔?”1月下旬,新吴区检察院与区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开展磋商,对污染治理的方案、模式、选址等进行分析研判,建议由鸿山街道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整改污染问题。随后,根据检察机关与相关部门会签的生态损害赔偿金管理、使用有关规定,该院协助鸿山街道从生态损害赔偿金账户中申请10万元,用于建设河堰桥村排口智能井项目。

该项目对农户排水沟渠进行了挖掘拓宽,改造成自然排水静置缓冲区域,用于临时存放葡萄农户种植排水,防止农业尾水直排入伯渎河;同时,建设智能截流井,分时监测排口水流,通过智能化、一体化清污分流,使污水系统与河湖等地表水环境互不相通,科学有效提高农业片区控源截污能力。

3月15日,该项目基本完成。近日,承办检察官实地开展“回头看”时了解到,目前,肥料、农药、杂物等在智能井中过滤,大大减少了河水中氨氮等污染物。这样既保护了水质环境,又保障了葡萄种植产业发展,获得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

[版面编辑:李瑞]

新华全媒+|从数字经济透视中国发展机遇 “天上转、空中看、数据算”实现城市智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