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7日,著名翻译家杨苡在南京去世,享年104岁。3月27日,遵照杨苡先生遗嘱,杨苡先生的家属将杨苡先生的骨灰撒入天津海河渤海入海口。
这一天天气晴朗。上午九点半,亲友们乘坐轮船从天津北塘出海。在行进的船舱里,大家把红色的玫瑰花瓣剥下,混合在杨苡先生的骨灰中。当轮船行驶到天津海河的渤海入海口,杨苡儿子赵苏左手捧骨灰盒,右手一把一把地将合着玫瑰花瓣的母亲骨灰撒向渤海。儿媳向利华、女儿赵蘅、外孙傅鸫也分别撒出骨灰。
杨苡原名杨静如,1919年出生于天津书香世家,祖辈有四位在晚清中了进士,点了翰林。父亲杨毓璋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民国时期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1927年,八岁的杨苡进入教会学校中西女校读书,中西十年是她晚年最愿意回忆的日子。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乘着歌声的翅膀,无忧无虑。她一直珍藏着十八岁的毕业照,姑娘们穿着“绿色带有极密的本色小方格薄纱”做的旗袍,配白色皮鞋,象征春天的气息。
杨苡17岁时自己上色的绿色旗袍照
1937年,杨苡保送到南开大学中文系,还未来得及入学,“七七事变”爆发,天津沦陷。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被迫西迁,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杨苡离开天津,自上海、香港辗转至昆明,此后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她曾任职南京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是第一个将艾米莉·勃朗特的《WUTHERING HEIGHTS》以《呼啸山庄》之名介绍给中国读者的翻译家。2019年,杨苡获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返回船舱后,亲友们围坐在长条桌边。赵苏代表大姐赵苡向大家宣布对母亲遗物捐赠的意见:根据母亲遗嘱公证书,母亲房产捐赠南京市作家协会,希望作协将房产变现成为“赵瑞蕻、杨苡文学翻译基金”;房内家具、书籍、手稿、字画,包括花园中的石榴树、腊梅树、丁香树等,全部遗物希望捐献给西南联大博物馆。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