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典靓|寻觅西城街巷中的“春”

日期:03-25
胡同

“水缓山舒逢日暖,花明柳暗貌春分。”3月21日正值今年春分,意味着从这一天起,天气逐渐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又到了踏春赏景的好时候。其实在西城的街头巷尾,有着十余处以“春”命名的胡同、街区、景观等,说起这些“春之地”的由来,颇具趣味。

城门

以“春”入地名可追溯至辽金时期

辽代设有五座都城,史称“五京”,其中南京城规模最大,位于今天北京城区西南部,基本上沿用了唐代幽州城格局,只是重修了城墙。都城设有八门,其中东垣有南北二门,南为迎春门,大致在今牛街附近的七井胡同一带。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故于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青帝(春之神及百花之神),迎接春季到来。此礼汉代已有,《礼记·月令》称:“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神话中的木神)。车骑服饰皆青。”据考,辽南京城东南设有祭坛,每年立春日,皇帝或派钦差鸣鼓乐,出东南门迎春牛、芒神于东郊,谓之“迎春”,故将此门命名为“迎春门”。

西城典靓|寻觅西城街巷中的“春”

什刹海柳密如帘幕,“柳堤春晓”成西涯八景之一

金中都是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扩建的,外城墙在东、南、西三面比旧城墙向外有所扩展,设有十三座城门,其中东垣有三门,东南为阳春门,大致在今陶然亭北侧四平园小区一带。其得名除了沿用辽南京城“迎春门”之寓意外,据说在门外设有“籍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到此躬耕,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古人认为一天东得阳气之先,最先迎来初阳。一年东得地气之先,最早感受地暖,故以东风为春风。“阳春”二字本义是春天,引申为温暖的春天。出自先秦典籍《管子·地数》:“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即“阳春农事方作”,以此鼓励人们不误春时,安排农事。由此将东南门命名为“阳春门”。其门外有农田、岗丘、河流,春日里景色宜人,明昌年间翰林学士杨云翼于春日登临阳春门外高坡踏春,遂赋《阳春门堤上》:“薄薄晴云漏日高,雪消土脉润如膏。东风可是多才思,先送轻黄到柳梢。”

胡同

有些含“春”字胡同已消失不见

春风胡同位于西城区南部,牛街礼拜寺南侧。东起小寺街,西至牛街,南到沙栏胡同,是一个“T”字形胡同。全长260米,均宽3.2米,南北走向为6余米,东西段宽1.5米,门牌:1—21号、2—40号。清代称“王乡老胡同”,民国以后改称“王老师傅胡同”。“乡老”为回族特有称谓,凡热心清真寺事务的虔诚穆斯林均可以此称之。“老师傅”也是回族对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统称。1965年才正式更名为“春风胡同”。

西城典靓|寻觅西城街巷中的“春”

春风胡同将地域文化融入楼道文化墙创作

前明时期,伊斯兰教掌教阿訇王敬一居住在这里,明末崇祯六年,皇帝封王敬一的后裔王永寿为掌教阿訇,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掌教阿訇是王道弘,由于王敬一世家几代都居住在这里,故得名“王乡老胡同”,又称“王老师傅胡同”。历年来,在王老师傅胡同里,居住过许多身居伊斯兰教要职的名人。

现春风胡同7号院,就曾是牛街礼拜寺阿訇、回族著名学者、教育家、北京民族教育先驱、牛街民族小学创始人王浩然的故居。

据住在胡同的老一辈人回忆,从春风胡同西口返回来往东数,把着南口有一间独立的四方大院子,四不靠,像个孤岛,里面住的是“奶食马”家的马幻云大夫(马凯的父亲)一家,当年门前挂着很多患者送的匾额。胡同内医馆、店家应有尽有,还住着德高望重的阿訇、学校创始人,文化气息浓郁。居住在附近的人大多觉得日子过得舒心、惬意,想必“春风胡同”的“春风”一词,意义便在此处。如今,胡同内的许多住户都已迁走,但那些年胡同内的温情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间。

万春胡同位于西城区中部偏南,西起复兴门北顺城街,南至广安门内大街,因胡同南口有“万春堂”药铺得名。清同治年间有山东杨姓郎中在此设“万春堂”药铺,坐堂行医。因其医术高超,不久便在南城小有名气,慕名求医者甚多,由此本无名的小巷,因药铺而称“万春堂夹道”,后称“万春胡同”。清末“万春堂”迁至内城,胡同之名沿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厢道路的改造和广安门立交桥的建成,该胡同消失,只剩下一棵古槐树,大致能寻到胡同所处位置。

乐春坊曾是前海南岸观景赏花之地

“乐春坊”位于西城区东北部,北起白米斜街,南至地安门西大街,南北弯曲走向,全长100米,均宽4米。乐春坊在民间又有“穿堂门”之称,因为从地安门西大街穿过此街可以直达什刹海。

西城典靓|寻觅西城街巷中的“春”

曾经的游玩胜地成安静的胡同街区

关于“乐春坊”,在坊间有不同说法。其一,私家苑囿之说。据传明万历年间,有位从南方来的李姓进士闲暇之余喜欢到什刹海游玩,一方面欣赏沿湖风光,另一方面体验“南人得水便忘忧”的感觉。为了一解思乡之苦,他在前海南岸附近购置了土地并建了园子。

这所园子虽然不能与西海周边“太师圃”“漫园”“方园”等“西海十大苑囿”相比,但也算是私家园林中的精心之作。园内亭阁与游廊相接,太湖石点缀于花木之侧,再加上小桥流水,花荫葱郁,还真有几番江南园林的情趣。每到桃红柳绿或莲花初绽之时,受邀的宾客纷至沓来。一些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更喜欢在花前月下饮酒对歌,诗文唱和。有位文友即兴赋诗“乐在其中,春色满园,坊间传颂,意蕴深远”。李进士大喜,便以“乐春坊”三字作为园名。

当年前海南岸一带秀美的园子不多,“乐春坊”的出现无疑弥补了这里的空白,多了一处观景赏花之地,因此“乐春坊”在前海一带以至于什刹海地区都具有一定声望。

李进士告老还乡之前,将这所园子转交他人管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园子主人的不断更换,园子变成胡同间一片荒草丛生的隙地。附近居民出于对这座园子的怀念,把这条胡同叫成了“乐春坊”。

第二个说法是娱乐场所之说。据说清末时期,附近曾有一栋西式建筑风格的二层砖楼,名叫“乐春坊”,为带有洗浴和娱乐性质的活动场所。考虑到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乐春坊”分为“散间”与“雅间”两个服务区。“散间”服务区设在一楼,分为“男部”和“女部”,“散间”除必要的洗浴设备外,还有供顾客休息的客厅。在“散间”洗浴的多数为附近居民,也有一些收入低廉的文职人员。到了晚上,“散间”则成了简易旅馆。“雅间”设在二楼,靠墙摆着供顾客休息的软榻,八仙桌上有景德镇烧制的细瓷茶具,墙壁上挂有名人字画,角落处摆放着山石盆景。由于“雅间”装饰奢华,光顾者不是政府要员就是春风得意的商贾。由于“乐春坊”名声在外,因此,它就成了街巷的代名词了。

“乐春坊”的由来,不管是园子也罢,还是浴池也好,都是坊间传说,现在,它就是什刹海地区一条安安静静的胡同。

景观

“琼岛春阴”是著名燕京八景之一

说起踏青赏春何处最佳,真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辛弃疾写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情怀独具。可是韩愈却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北海公园内的琼岛,每到春天,桃红柳绿,碧波荡漾,游船点点,有山有水可谓城内赏春最佳之处。

西城典靓|寻觅西城街巷中的“春”

游客在“琼岛春阴”碑留念

琼岛就是北海公园里的琼华岛。琼华岛在太液池南部,建于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了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到了元朝,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成为皇城禁苑,后又被赐名为万寿山。到了明代,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园,称西苑。清朝时顺治皇帝在琼岛山顶建了一座白塔,琼华岛又被称为白塔山。

琼华岛经过各朝的不断修缮,景色不凡。岛上建筑精美,别具一格,亭台楼阁依山势分布,高低错落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岛之南面以永安寺为主体,红墙黄瓦富丽堂皇。岛之西面为悦心殿、庆霄楼、琳光殿及阅古楼,古色古香,气象万千。岛之东面,绿柳成荫苍翠欲滴,陟山牌楼陟山桥。整个琼华岛宛如一块晶莹润泽的翡翠置身于太液池的碧波之中。

西城典靓|寻觅西城街巷中的“春”

琼岛华美,在什刹海岸边踏春赏景

琼岛华美,尤以春景为盛,琼华岛的春景被人们誉为“琼岛春阴”,据《北京八景图》描述,琼岛之上常有云气浮空,氤氲五彩,郁郁纷纷,变化翕急,奇妙莫测。金末道士丘处机春游琼岛,曾写诗赞曰:“岛外茫茫春水阔,松间猎猎暖风回。”因此琼岛春阴与蓟门烟树、西山晴雪、卢沟晓月、居庸叠翠、金台夕照、太液秋风、玉泉趵突合称“燕京八景”。

在明朝初期,“琼岛春阴”被称为“琼岛春云”。后来清朝乾隆皇帝春游琼华岛,看到岛上美丽的春景,不禁赋诗一首“艮岳移来石发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后来他又把“琼岛春云”改为“琼岛春阴”。如今,乾隆亲笔题写的“琼岛春阴”碑还能在岛东侧看到。碑为四方形,碑身四周刻缠枝纹饰,背面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碑座四周有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护栏。

知道了这段沧桑、厚重的历史,再看它前面盛开的一丛丛连翘,你会感觉到,新鲜、娇嫩的鹅黄色枝芽显得那么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在春风中,让人惊叹它的美好。

西城典靓|寻觅西城街巷中的“春”

古建与美景相互呼应

碑旁有迂回曲折的小路直达见春亭、看画廊,几分钟就可到达白塔下。这座白塔是北海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白塔的西侧,有几株茂盛的桃树,前几天,开得正艳。很多人以造型别致的白塔为背景拍桃花。前面是灿若云霞的桃花,展现着勃勃生机,背景是高耸的白塔,代表着厚重的历史,这一切结合起来,有一种古今相映的对比感。

几百年过去,让今人感到幸运的是,“琼岛春阴”碑还在,“琼岛春阴”盛景也还在。现在,正当春暖花开之际,到北海公园的琼岛一游,既能赏花,还能感受历史,可谓一场难得的“雅游”之旅。

万春亭成“京华揽胜第一处”

北京城里有很多公园,可要说揽中轴胜景最棒的地方,当属景山公园了。因为景山的中峰上有个万春亭,45.7米的相对高度绝对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最佳观景点。往南眺望,紫禁城的楼宇宫殿、黄瓦飞檐,连绵成片;正阳门与天安门之间,人民英雄纪念碑还露出一点点尖儿。而往北看,熙熙攘攘的街道延伸到鼓楼脚下,最远方,则是茫茫的军都山,拱卫着北京的北方。

西城典靓|寻觅西城街巷中的“春”

景山万春亭成中轴线最高点

春日的傍晚,伴着徐徐小风,不妨登上景山。也许是正对着故宫的关系,白天逛公园穿梭在往来的游人中,总免不了带有一丝紧张的节奏。但天色暗淡以后,景山就恢复了熟悉的惬意舒适,连走在公园里的人们似乎都会刻意放轻脚步。

从景山公园南门进入,正对着的一条小山道就可以直达万春亭,山道不宽,也就是并行两人的距离,但在四周绿植的掩映下倒是自有一股子清凉气息。

亭子四角,有摄影爱好者架起了“长枪短炮”,亭子四面的石椅上也都坐满了人。即使人多,但这里没有高谈阔论的话语声,每个人都是静静坐在亭子里,吹着凉风,看着眼前的夜景,有的还会在耳朵里塞上耳机,听上一首安静的歌曲。

傍晚从万春亭四目远眺,在南面,正对着的就是故宫,整个故宫皇城金黄色的琉璃屋顶可谓尽收眼底;北面是同样历史悠久的鼓楼;西面是北海和白塔,还有另一地标中央电视塔;东面则是现代化的CBD,国贸三期在内的众多楼宇在夜色之下闪着霓虹灯。就这样,一圈走下来,颇有历史感的古建和现代化的大都市,神奇地交融了。

需要提醒您的是,晚上景山公园灯光较暗,往万春亭走的时候需注意脚下,或者可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照明,从山脚步行五分钟即可到达万春亭。如果是摄影爱好者的话,还可以在夕阳落山之前到达山顶,从落日中的北京到华灯初上的北京,别有一番风情。

文字:户力平赵莹莹李海霞王娜

图片:姜灏

海水提锂来了,是一门好生意? 韩文秀:要着力在三方面增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