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高原三代气象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日期:03-24
青海省张龙

新华社西宁3月23日电(记者张龙王艳)一场春雪过后,隆务峡口温度骤降,风呼啸着从峡谷吹来,屋外的树枝沙沙作响。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气象局坐落在隆务峡口。午饭后,54岁的气象局工程师朱宇蓉紧了紧衣领,像往常一样,带着仪器前往观测场下载气象数据。春测风、夏报雨、秋知霜、冬告雪……毕业后,朱宇蓉来到平均海拔3500米的黄南州工作,将芳华岁月献给高原气象事业。

3月22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气象局,朱宇蓉(右)和同事分析研判气象状况。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3月22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气象局,朱宇蓉(右)和同事分析研判气象状况。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小时候,我对父亲的工作充满好奇,电闪雷鸣下冰雹时,人人都要往屋子里跑,可父亲和同事们却往观测场跑。”朱宇蓉说,年幼的自己从那时起对气象工作产生兴趣。

受父亲熏陶,1985年9月,朱宇蓉从气象学校毕业来到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工作。“那时候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很恶劣,我经常都是左手手摇发电机发电,右手同步发报,一天八次发送气象天气电文,夜晚还需要手电筒照明来保证完成发报。”

朱宇蓉的父亲朱汝完,今年83岁,1958年参加工作后便扎根黄南州,几十年如一日,观云测天,“瞭望”高原。“我刚工作时,气象站到县城没有公路,每次提交报表都需要骑马跋涉近100公里,蹚水过河、翻山越岭,时常风餐露宿,但我没有错漏过一次气象报表。”朱汝完说。

3月22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气象局,朱宇蓉在查看百叶箱。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3月22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气象局,朱宇蓉在查看百叶箱。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如今,朱汝完退休后在西宁生活,平时还不忘给朱宇蓉打个电话,询问工作情况。

“既然选择从事高原气象工作,就要接受风霜雨雪的考验。”朱宇蓉将父亲的教诲记在心中,以父辈为榜样,精进业务,成为部门中的行家里手。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气象局,傅永超(左一)与同事在查看气象监测设备。新华社发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气象局,傅永超(左一)与同事在查看气象监测设备。新华社发

在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下,朱宇蓉的儿子傅永超上大学时也选择了气象专业。2016年夏天,傅永超毅然选择返回家乡,投身气象事业。如今,已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气象局工作的傅永超,成为家里的第三代气象人。

“从外公手写抄送气象报表,到母亲用电台发送气象数据电报,再到如今网络大数据传输分析气象数据,我们家祖孙三代见证了气象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历程,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扎根高原,做好风云的记录员。”傅永超说。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北辰集团:主动监督助力首都会展行业实现“开门红” “圈子文化”、“能人”腐败,反腐风暴中的云南烟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