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和乳腺癌(简称“两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今年全国两会,来自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的全国人大代表胡小青,将提交一份关于持续做好“两癌”筛查、加速消除宫颈癌的议案建议。在议案中,她还带来了一项防治宫颈癌的江西经验。
代表携防治宫颈癌江西经验参加两会
“两癌”是严重威胁中国妇女生命健康的高发疾病,在中国农村地区,“两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上个世纪70年代的江西省靖安县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时靖安县的宫颈癌死亡率高居全国县级第三,是全国平均死亡率的3.13倍。
1974年,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首任院长杨学志教授,带领团队在靖安县建立全国首个农村宫颈癌防治基地。经过几代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该院逐渐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卫生资源匮乏地区的宫颈癌筛查和早诊早治方案——宫颈癌防治“靖安模式”。
“2022年4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靖安模式’在新疆克州地区推广运用;同年9月,江西援非医疗队在乍得推广‘靖安模式’用于宫颈癌防治。”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胡小青在议案中介绍,“靖安模式”这项江西经验,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地区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治宫颈癌的有效参考。
胡小青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江西省历来重视“两癌”筛查防治工作,自2012年以来,江西省已为600余万名适龄妇女开展了宫颈癌检查,为221万名妇女开展了乳腺癌检查,使1.59万例癌前病变和3300余例患癌妇女得到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主要致病原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通过为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因感染HPV患上宫颈癌。为进一步保障广大妇女的生命健康权益,2023年,江西省将“为全省适龄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列为10件民生实事之一,成为全国第5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的省份,该项福利预计将惠及全省25万左右适龄女生。
建议提高产能让HPV疫苗不再一针难求
2023年1月,国家卫健委、全国妇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2—2030年)》,提出加强宫颈癌筛查服务,促进早诊早治和HPV疫苗接种。同时明确目标,要求到2025年,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到2030年,持续推进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试点工作;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
胡小青认为,要按时达成定下的目标,需补齐一些长期存在的短板。据她观察,当前“两癌”筛查治疗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两癌”免费筛查覆盖面窄,仅面向35岁至64岁的农村妇女,但临床中不乏超出年龄范围的患者;此外,筛查项目价格过低也是一个问题,目前仍沿用2008年核定的128元/人的价格标准,且后续治疗救助保障机制不到位,查出患病的农村妇女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农村妇女,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治疗。
为此,胡小青建议,建立健全筛查方案和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两癌”筛查的财政支持力度,给予基层医院更多的经费合理使用空间;在卫生资源匮乏地区的宫颈癌筛查中,运用自取样HPV检查提高筛查覆盖率,让偏远地区妇女可以采用自己在家取样的方式接受筛查,节约医疗资源。
针对近年HPV疫苗一针难求的现象,她还建议,尽快提高产能和供应,解决疫苗短缺问题;将HPV疫苗纳入适龄女孩接种计划,探索实现流动疫苗接种车接种、学校或者社区统一接种疫苗的可操作性;适当提前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常规接种从11至12岁开始,最早可提前至9岁接种。
在提升诊治效果方面,她则提出,要坚持科学技术引领,开展宫颈癌基础研究,创新手术治疗模式,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宫颈癌筛查和诊疗服务流程,比如将人工智能技术同阴道镜图像分析相结合,实现宫颈癌前病变自动化识别与诊断,为给年轻女性提供可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个体化、微创治疗的新选择,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