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继续分组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数据直观呈现了中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这是全党全国迎难而上,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解。
过去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在攻坚克难中稳住了经济大盘,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7.7%;财政赤字率控制在2.8%,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支出略有结余;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下,面对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殊为不易。”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
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果断应对、及时调控,动用近年储备的政策工具,靠前实施既定政策举措,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加强对地方落实政策的督导服务,支持挖掘政策潜力,支持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在攻坚克难中稳住了经济大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基本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开幕会上,当报告宣读至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五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财政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靠前实施各项财政政策,推动经济总体回稳向好。”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6.1%,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
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一大着力点。2022年通过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措施相结合,疫情发生后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成为应对冲击的关键举措。减税降费公平普惠、高效直达,五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也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年均新增涉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超过1100万户。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刘昆说,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要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分别从50%、75%提高至100%,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组数据展现了过去五年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的累累硕果。
五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企业成为主体是必然要求。五年来,我国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分别从50%、75%提高至100%,并阶段性扩大到所有适用行业,各类支持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年度规模已超过万亿元。企业研发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大批创新企业脱颖而出。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将进一步支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努力形成有利于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生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左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前提,全力推动经济复苏正当其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结合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3%的增速值来看,今年将预期定在5%左右的目标是务实的,也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今年重点工作部署第一条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我国到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徐洪才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体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要求,有利于提振信心、引导预期,传递积极信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杨文佳陈昊)